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运动 气功

“五绝健身功”健身治病

气功的基本作用

从历代文献来看,气功的基本作用以防病治病、养生康复,增进练功者的身心健康为主。古代医学文献中关于气功的许多论述,多是围绕着其养生疗疾与康复作用展开的。

此外,儒、释、道诸家练功的终目的虽各不相同,但他们同时也都十分重视气功的医疗作用。如将“治国平天下”作为己任的孔子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他在颜回去世后叹息道,若某人纵有“满腹经纶”,但如不善保养身体而“不幸短命”的话,则其远大抱负,也必然落空。《孟子·卷三公孙丑上》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则似与道德涵养与心理保健相关。“好神仙导养之法”的医家、道教理论家,在《抱朴子》中将练功的作用概括为“导引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内篇·别旨》)。该书《内篇·杂应》还提倡药饵养生与练功养生相结合,认为“养生之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佛教人士常将止观、观想用于治病,由此可见医疗作用是佛教气功中不可忽视的特色之一。因此,养生保健作用是气功的基本内涵之三。

从操作要点看气功内涵

如上所述,“三调”是气功的基本内容,将“三调”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融合会通,这便是所谓操作要点。如《童蒙止观》在阐述三调方法的同时,强调三者都是在止观中同时进行的,“……应合用,不得别说”,并结合调息中气相的定义域训练方法加以说明,指出:“(坐时)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这里的“息相”是调息方法中的一种理想的状态,“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是呼吸之气出入气道的形式,属于调息的范围;“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是对练功者心情(即调心要求)的描述;采用的练功姿势(调身)是“坐”,文中的三调“合用”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楚。

有学者在继承古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练功体会,将气功锻炼的核心描述为三调融一,一中有三,三中有一,将其要点表述得更加清晰明了;也有学者将这种练功时的特殊状态,称为气功功能态,并认为气功对人体的各种作用,只有在此状态下才可体现出来。因此,身心并练、三调融一的操作核心是气功的基本内涵之四。

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