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课堂 中医养生

解析中医诊断的真相

中医四诊之“问”。

问诊指医者通过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以及起居饮食等信息。问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所收集的信息来自患者的主观表达,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属于不可量化的软指标。问诊不能充分反映机体的客观变化,只能为医生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问诊必须要与客观检查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而的诊断。

问诊是所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采用的基本方法,可以想见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医生都不会默默无语地诊断,问诊本来就不是什么中医特色。现代医学之父西波克拉底指出:“医生有两样东西能治病,语言和药物”。问诊其实没什么好炫耀的,任何医生都知道问诊,现在随便一个医生都会比传统中医的问诊更科学更合理。

中医界有些人生拉硬扯地说中医问诊使病人与医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与现代心身医学、人性医学、人类生态学等不谋而合,这就是相当无耻的附会了。未见有其它民族的传统医学将简单的问诊与系统的现代科学相提并论。

中医四诊之“切”。

切诊主要指脉诊,又称号脉、把脉、切脉。对于脉与机体状况的关系,历代中医的说法纷繁不一。常脉应有胃气、神、根三大特点,但具体是什么、如何感知却又不得而知。张仲景的《伤寒论》已记载有浮、大、数、紧、缓、滑、沉、涩、细、微、弱、弦、迟、结、代等脉象。对脉象主病的描述多系一种主观的推测,不乏混乱和玄虚。《脉经》提出有二十四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十六种,《濒湖脉学》提出二十七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以二十八脉论述。

古人对生命活动缺乏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错误地认为一切疾病都可以反映在脉象上,并主观臆测出脉诊理论。均是不能证实、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各人又有自己的领悟和体会,无统一的指征、模式可循,同一患者不同医生可切出不同的脉象。中医界普遍感叹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无论是古代中医的各种脉象还是后来演绎出来的脉位、至数、脉长、脉宽、流利度、紧张度、力度和均匀度八大要数,都是缺乏定性、定量化指标的,人类的触觉并不灵敏,即便是严格训练也无法依靠触觉准确分辨细微的差别。

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