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保健 烟酒茶

养生不可一日无茶

“茶圣” 陆羽著《茶经》

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中国食疗学说的奠基人,孙氏《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时值大唐盛世,饮茶之风已渐盛行,本书载述“茗叶:味苦、咸、酸、冷,无毒。可久食,令人有力,悦志,微动气。”其后成书的《千金翼方》中,也有“茗,春采”,“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主下气,消宿食做饮”等记载,明确将茶列为食疗品种之一。名医陈藏器于公元741年著成的《本草拾遗》中,还指出茶“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与现代研究证明饮茶可以减肥相符。

唐代说茶,不能不提一直被人们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的陆羽。陆羽是湖北天门市人,出生于公元733年,卒于公元804年,享年71岁,可说是一位长寿的老人,这与他一生嗜茶有关。他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陆羽所著的《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共为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陆羽每必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在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所以《茶经》一经问世,即风行天下,为时人学习和珍藏。

宋代盛行的“斗茶”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贡茶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皇帝和上层人士的投入,已取代了唐代由茶人与僧人主导茶文化发展的局面。此外,茶坊、茶肆的出现,使茶开始走向民间。

“斗茶”即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也是中国古代茶艺的高表现形式。宋代人们斗茶所用的主要是建安北苑所产的茶饼。这种茶饼在碾磨以前,须用干净纸包起来捶碎,然后立即碾磨。碾后的茶末要放在茶罗上过筛,筛得越细越好,这样茶末入水后便能漂起来,汤花也能凝结。衡量斗茶的效果,一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二是看盏的内沿与茶汤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汤花面上要求色泽鲜白,形状像白米粟粒一样细碎均匀。汤花保持得时间较长,能紧贴盏沿而不散退的为赢家;汤花散退早,先出现水痕的斗茶者,便是输家。为了便于观看碗中鲜白的汤花,当时盛行的茶具便是黑釉建盏。

由于技巧性强,趣味性浓,斗茶主要被文人士大夫用来消遣,与陆羽茶道澄心静虑,天人合一的境界相比已相去颇远,到明代基本绝迹。

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