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流派 孙式太极拳桩法有何练习方法
那么站桩的要领是什么?怎么站才出功夫快?
第一,站桩不可太低,不可硬挺,不可努气
太低则坚持不了多少时间,还没等找到感觉,腿已经站不住了。因为我们站桩不仅是为了增加腿部的力量,如果简单地理解为增加腿部力量,那我们就不如去扛着杠铃做下蹲训练了。有一种说法,认为站桩站到腿已经很累时仍要尽力坚持,“越感吃力,心气越要平静,身体上下其他各处越要放松,后腿越要蹬住劲”,认为“吃力时维持心静、形松、面目安详,是练通此桩之关键”。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根本就是做不到的,只是理论上可行的,我们只能要求尽可能多坚持一会儿,而不能要求站不住了还得站,也无法要求本已累得腿直打哆嗦时还能保持心静,更无从做到形松,勉强忍耐吃力只能是努气,正犯了太极拳之大忌。要求松、静并不错,但那只能是练成后的结果,我们不能用终的目标来要求中间过程,就像不能用跑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刚会走的孩子。笔者主张站三体式宁高勿低,就是为了避免练功走偏犯努气的毛病。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动作连贯到位。
第二,站桩要追求整体效果,而不能片面追求腿部的力量
我们站桩首先是为了解决全身各个部分的协调问题,即周身一体的“整”的问题。在练拳时必须做到一动无不动,上下相随,内外相连,其中的关键在腰,腰就像发动机的主轴,一切的力都是从这里传送出去的。而在练拳时,腰部动作和平时是不一样的,练拳时对腰的要求是“塌”,这个要求在平时走路中是体现不出来的(倒是与骑自行车时的感觉有几分像),就要在站桩里注意去体会。另外就是手的感觉,站桩时间短了就体会不到手的分量,往往是腿已经坚持不住了,而手还没有累的感觉,造成上下不协调,不能同时长进。所以姿势宜高些,以胳膊和腿同时感到累为适宜。在站的时候意念要不断地在周身循环引领,从头到脚,看是否合乎九要,是否克服了三害,是否神气贯得充足,各个关节是否松开,是否节节贯串,筋是否抻开了,等等。总之,意念不可专注于某一处,要周身循环,只有意念循环了,气才能循环,意念停滞在某处,气也就停滞在某处,正好犯了“气不可逆,气逆则滞”的毛病。
第三,要用脑子站桩,不能傻站
太极拳本身就是精神体操,意念第一,在练套路时,意念主要是集中在动作的贯穿连接上,在举手投足的路线规矩和配合上,没有余暇去体会更多的东西。在站桩时,不动,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找劲儿,去试力。
什么叫找劲儿?
首先,往那里一站,手伸出去了,六个方向都有没有劲儿?即手掌向前推,立掌手背向后挂,塌腕坠肘向下,食指上挑,小臂外翻向外撑和虎口张开拇指向里合的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向的劲儿。用意念去找,不可用拙力。
然后就是找顺劲儿,运用意念去寻找自己发力的感觉,我要做什么动作,我的发力点在什么地方,我足跟蹬,力是如何传导到手掌上的,虽然手脚都没有动,但思想是在不停地动。
再有就是找逆劲儿,寻找身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逆向合力,或称对称平衡力,前手用多大劲儿向前,后手就要用多大劲儿去平衡。
三者综合起来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内劲儿。
内劲儿是靠意念去修为的,是化去虚浮僵硬之后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太极拳教程 如何练习孙式太极拳盘架
第四,初学者好将站桩与练拳结合,每天站一会儿桩,也练几趟拳
按从前的规矩,至少要站三个月桩才能开步练拳,像我们都站了一年以上,但现在这样教法是行不通的,且不说能有多少人有耐心坚持下去,就是有人能,也容易出偏差,因为从前我们练拳时是整天泡在老师那里,就在眼皮底下,有点什么毛病马上就能发现指出,而现在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能是学了一点回去后自己练,老师不能总盯着把关,站桩时间长了容易努气,得不到及时纠正,容易成病,而且这种毛病和拳上的毛病还不大一样,外形上的病好办,内里的病难发觉,难纠正。所以如果站桩与练拳结合起来,可以消化瘀气,免生不通之疾。同时,这样也可以提高学者的兴趣,不至枯燥。到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把站桩、练拳和推手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在推手中可以发现问题,而要求其在站桩中弥补。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拳上的毛病十之八九在桩中可以纠正,站桩是增长功夫快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