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健康 小心“舌尖上的癌症”
应该有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也看过现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吧。大家是不是都非常喜欢看里面的美食,各位吃货朋友们是不是早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嘴巴了。mansion88 app 提醒大家饮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健康细节。小心病从口入,为什么怎么讲呢?那是因为饮食与健康是有联系的,具体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我们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吃的一个名族,尤其是在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更有条件去享受吃了。
然而讲究吃,不等于会吃、会科学地吃、合理地吃。相反,我们吃的习俗,充满着饮食结构不合理、习惯不卫生和烹调加工不科学之处,这至少要对癌症发病率快速上升承担很大的“责任”。
关于吃与癌症的关系,东西方先贤很早就有生动而详尽的认识,让后人赞叹!公元前约400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时代,就已有对癌症的描述。当时,人们把“癌”描述成“karkinos”(希腊语“螃蟹”的意思),这个词语很形象、生动。癌瘤向外扩散,横行霸道,如同张钳伸爪的螃蟹一样;癌瘤硬化的表面,就好像螃蟹硬邦邦的躯壳。后来这个字演变成拉丁文的“cancer”,用来形容癌肿的形态和生长方式。
其实,根据更深层次的研究,,希波克拉底时代的哲贤们之所以用螃蟹来作形象癌症,也是有很大的寓意的。
它寓含着癌症的发生与吃螃蟹(泛指一切动物性食物)等有太多的关联。在早期简单联想思维的诱使下,人们发现螃蟹之类太肥美的食物吃得太多了,体表和体内就容易长出像“螃蟹”一样的肿块。从“karkinos”一词中,似乎可以寻觅出癌症与饮食,特别是与肥美的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有着很大的关联。
中国自古有文字记载以来,即有了对癌瘤的叙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瘤”字。“瘤”字的本意是留而不去。我国现存早的医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大量癌瘤类疾病,并分别加以命名,如“症瘕”“积聚”“噎膈”“乳岩”等,总计有数十种之多。本意为一:肿块,留而不去。
古代中医将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如石的肿物(即较明确的恶性肿瘤)称为“岩”,例如“乳岩”(乳腺癌)。而古时“岩”字与象形字“嵒”(山上的石块)相通,后人再加上“疒”(“病”字偏旁),就成为“癌”了。
非常好玩的是,中医医学是从形态上把恶性肿瘤看作面目狰狞的病魔,这实在不能不佩服东西文化的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