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旅游 天津旅游五大要点
天津特产
说到天津的特产以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就是狗不理包子,它的味道是非常鲜美的,也是旅游者必尝的特色,但是除此之外天津还有那些特产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天津三绝之狗不理包子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游者的遗憾。刚出屉的热气腾腾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狗不理包子好吃关键在于选料、配放、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是有一定的绝招儿,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已有百余年历史,店主叫高贵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其名。
他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卖包子忙的顾不上与顾客说话,人们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长,喊顺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贵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记了。狗不理包子不仅在历史上为慈禧太后喜爱;今天,也深得大众百姓和外国友人的青睐。
天津三绝之桂发祥麻花
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
天津三绝之耳朵眼炸糕
炸糕是天津传统特色小吃,经营者众多。津门有一户驰名国内外的耳朵眼炸糕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选料精细,讲究工艺,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使自己经营的炸糕品种越加发扬光大,与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并称"津门三绝"食品。
天津杨柳青年画
中国北方流传于民间的木版年画。因在天津市西南杨柳青镇生产而得名。杨柳青年画(木刻年画)创始于明朝崇祯年间,盛于清朝雍正、乾隆至光绪初年。早开业的画铺为崇祯年代(1628----1644)的戴家(戴廉增)、齐健隆两家,后又有惠隆、美丽、宪章等字号。初期年画保存下的很少,现在多见的是明末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优秀作品。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的传统年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约公元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风筝魏
天津风筝的制作,历史久远,工艺精湛,从清代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十美画放风筝》上即可得到证实,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10种风筝。对天津民筝制作技艺做出重大贡献,享誉中外的是风筝艺人魏元泰(1872一1961年)。他自幼在一家扎彩铺当学徒,对扎风筝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对飞禽和飞虫的飞翔姿态的反复研究,他一改经往风筝以硬翅为主的风格,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风筝。
这种风筝大的特点是,可以把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叠后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并在风筝着色上吸收了我国古建筑中的彩绘技法,使风筝更富有民族特色。一生从事风筝制作,苦心钻研,大胆创新,一生研制风筝200余种,被人称誉为"风筝魏"。
泥人张彩塑
早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天津泥人便已有很大的声誉;而使得天津泥塑大放异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泥人张"的开创者为张明山,他自幼跟父亲学艺,把传统的捏泥人技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独特的风格。从张明山开始到现在已经传了五代,140多年来,泥人张的名字在群众中如同神话般的传诵着。
传说,张明山经常在袖子里藏着泥去看戏,一边看一边在宽大的袖子里捏头像,一曲未终,便捏出了各个角色,活灵活现,各具特色。他善塑肖像,曾给不少名人塑过像。现在艺术博物馆里面陈列的梅兰芳像就是梅先生演出黛玉葬花的艺术再现,见到这件艺术作品,就犹如见到梅先生的婆娑舞姿。
旅游的好处
旅游熏陶着人的情操,增长人的见识。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中国人常用“不知天高地厚”来贬说别人不知好歹,没有见识。《庄子·秋水》篇开头颇有寓意:秋水暴涨,河伯见百川灌河,浩瀚奔涌的气势颇是欣慰,以为天下之美尽为己有。当他顺流而东到了大海,抬头一看,无边无涯,于是望洋兴叹,向海神承认自己浅陋,见笑于大方。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以为“白首死章句”的儒生是没有出息的,当博采众长,游历多思,才可能有成就。屈原、司马迁、李白、徐霞客、李时珍、张衡等等,哪一个不是行于江山之助,才成就了人生的功业?
结语:旅游的作用已经不用我们多加说明了,而人们外出旅游除了获得身心的放松之外就是想看看这个世界,看看其他不同的景色。而天津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旅游景点也是非常之多的,还有乃邪恶美味、漂亮的特产,若是你还没有去过天津,那么不妨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