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教材 中国医学通史

五、儿科

我们现在去医院的时候,会看到很多的科室,其中就包括儿科。而在近代向现代过渡之后,儿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那么到底有哪些进步呢?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取得了哪些进展呢?通过下文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现代儿科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儿科产生后的首要工作,是论证中医药对儿科疾病的疗效,验证中医药学的科学性。这是萌芽时期的“扎根”阶段,是特定历史时期的首要工作,是当时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中心任务。虽然目前这一工作至今仍需继续开展,但在中西医结合发展史上,萌芽阶段的论证和验证工作对中医学的生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有许多,例如,五十年代叶仁德,运用麻杏石甘汤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进行了治疗并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叶氏将患者分为单纯中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及单纯西药组等三组,通过对照组的设立,增强了中医药疗确切的说服力,其结论在当时颇有影响。

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儿科工作者还对中西医的许多认识进行了对比性研究,产生了一系列对中西医结合有巨大推动作用的新见解。例如,五十年代儿科mansion88 app 江育仁通过细致的观察认为,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温病的风温类似,该病可以用中医“肺闭”命名。这一认识上的突破带动了整个中西医结合临床水平的提高,为现代医学疾病借鉴古代中医学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得中西医结合事业得以与古代中医药文化衔接,为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奠定了认识上的基础,为挖掘中医药宝库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

总结1949年至七十年代初这一阶段的中西医结合儿科整体水平及各种工作,可以看出该时期的工作是:“以继承求疗效,以疗效求生存”。虽然水平不算很高,但奠定了基础、赢得了信懒,是中西医结合创始而且卓成建树的阶段。

从七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本阶段的突出进展是总结辨证论治规律、突出中医特色,同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经过1949年至七十年代初的萌芽阶段,大量验证和论证工作已经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的确切疗效。在此基础上,中西医结合儿科的发展逐渐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中西医结合儿科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了“突出中医特色,总结自身规律”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是中西医结合儿科由“求生存”向“求发展”过渡的探索时期。中西医结合在这一时期中,逐渐摆脱了对西方医学“靠拢”和“依附”的地位,发展成了拥有自身体系的与西医并列的医学代表,中西医结合也从此走向成熟。

萌芽阶段的成功,使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从思想深处赢得了自信,探索自身规律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主流,迎来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又一个发展阶段。1973年至1976年,全国防治小儿肺炎协作组经过三次研讨,制订了小儿肺炎辨证分型标准,其中包括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热毒炽盛及正虚邪恋等证型,总结了各证的辨证要点及治法方药,是中西医结合儿科走向规范化的里程碑。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治疗儿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北京友谊医院儿科运用中医药治疗婴幼儿肺炎570例,分别以护肺降逆和清热化痰为法,用肺炎合剂及肺炎2号进行治疗,结果取得99%的治愈率。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小儿肺炎的病理变化,主张把清热解毒法贯穿小儿肺炎治疗的全过程以解决主要矛盾,选用清肺I号(主要药物有炙麻黄、杏仁、生石膏、银花、连翘、黄苓、荆芥穗、知母、板兰根、鱼腥草等)及清肺液(主要药物有黄芩、栀子、大黄等)进行治疗,同时应用生脉饮(包括人参、麦冬、五味子)以保护气阴。在治疗的173例小儿肺炎中,痊愈167例,好转6例。此结果表明以中医治则指导疾病诊疗可以提高疗效,说明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已由验方治病,发展到了辨证规律研究的阶段。

从八十年代初至今。本阶段是中西医结合儿科卓有建树的提高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中西医结合在求生存与求特色的基础上,逐渐步入了系统深入的健康发展道路。其间突出的作为是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性很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儿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中,中西医结合儿科工作者,对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肾炎、小儿癫痫等疾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同时在新生儿疾病及小儿急性传染病等诸多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新生儿疾病研究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从七十年代的西药、换血为主,转变为中西医结合为主的新阶段。通过远期随访,证明中医药可以避免核黄疸的发生。李思堂及井永强等氏,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ABO型新儿生溶血症,可以使胎儿免受影响。裴学义诊治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治愈率达72.6%。

在小儿急性传染病研究方面,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日益得到了发挥。在诊治麻疹、白喉、百日咳、痄腮、猩红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小儿麻痹证、中毒性菌痢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防治乙脑、小儿麻痹证、中毒性痢疾等方面进展卓著。如刘明武运用中西医结合抢救措治疗菌痢休克24例获得成功,患者在24小时内脱离休克状态。湖北中医学院儿科利用复方红蚤休静脉注射液及糖浆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使其治愈率提高到94.2%。各地临床工作者在治疗小儿麻痹症方面,筛选认为葛根芩连汤在急性期疗效满意,而后遗症治疗采用口服、熏洗、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效果较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获得较好的疗效,并荣获了一项1993年度卫生部甲级成果奖。研究人员发现,服用健脾益气中药后,厌食症患儿的发锌值显著升高,患儿D—木糖及尿淀粉酶排泄率升高,其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这些反映消化吸收及免疫功能的指标,均证实了中医药的确切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方面有独到之处,如卡兴亚的通补法的运用等。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其轮状病毒亦能在短时间内转阴。

中西医结合小儿肾炎的成果颇丰。临床发现,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效的肾炎患儿,应用昆明山海棠可以缓解病情,并对减少蛋白尿的排出有一定的作用。此外,雷公藤制剂可以促进肾炎病变消退,具有使血浆蛋白上升的作用;党参及丹参对促进肾的代偿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在治法治则研究方面,中西医结合儿科工作者在传统辨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出了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合用治疗小儿肾炎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可以抑制肾小球萎缩和纤维组织的增生,是辨证论治内容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成功例证。其一,中药可以拮抗激素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其二,中药可以防止撤减西药后的反跳现象。因而,中西药配合使用的方法,在小儿肾病综合症临床中被广泛采纳。中药除可以拮抗激素的副作用外,还可以缓解环磷酰胺等细胞毒药物引起的症状,并能改善高凝状态、消除水肿、清除尿蛋白、提高免疫功能等。

中西医结合在抢救癫痫持续状态、控制癫痫大发作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如陈建家从石菖蒲中提取α-细辛醚注射液与脱水剂合用静注,抢救1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取得成功;匡培根等对应用足量抗惊厥药物治疗不满意的32例癫痫患者,用青阳参煎服取得疗效。此外,王胜海等用动物脑组织制成注射液治疗小儿癫痫,丰富了祖国医学以脏治脏的内涵,是小儿癫痫研究的又一进展。

总结八十年代以来的中西医结合发展史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工作已经使中西医结合儿科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是中西医结合儿科篷勃发展的重要阶段。

总之,中西医结合儿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验证疗效,到七十年代左右的特色探索,直至八十年代以来的深入提高,走过了从无到有、从依附西医到自身提高的深刻变革与发展,迎来了进一步腾飞的新时期。

结语:现代医学通过将中医和西医结合的方法来对儿科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西医在进入中国之后发展的势头一直很高,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将中医和西医进行结合,这样对于医学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避免了不良的竞争。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