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简介:
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
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原因有关,分析如下: 1、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若患者平时生活习惯不良,如长时间抽烟、酗酒、缺乏运动、长时间熬夜、进食过量油腻食物等,均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2、社会心理因素 若患者长时间处于精神过度紧张、忧虑过重、注意力高度集中等情况下,会导致血脂、血压水平上升,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3、疾病因素 若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缺血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其中部分疾病本身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但也可作为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通常是由于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具体如下: 1、生理因素 吸烟、饮酒、经常喝咖啡、浓茶或者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时,常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 2、药物因素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硫氮卓酮等药物,也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情况。 3、病理因素 发热、贫血、休克、缺氧、感染、心肌炎、肺栓塞、心力衰竭等器质性疾病,也有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否严重,需要根据病因、心率等因素来判断。 如果是生理、药物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在100-120次/分之间,通常不严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在改变生活方式、调节情绪或停药后,症状可消失。发热、贫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心率一般在120-130次/分左右,经过及时治疗,一般也不严重。但如果是心力衰竭、肺栓塞等疾病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达到140次/分以上,则比较严重,存在较大风险。
稳定型心绞痛可通过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方式进行预防。 1、合理饮食 日常饮食需营养均衡,避免长时间大量摄入高脂、高糖、高盐食物,并不要抽烟喝酒,避免吸入二手烟,将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 2、科学运动 适当进行健身运动,有利于体内脂肪的消耗,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可以缓解压力,避免出现愤怒、焦虑的情绪。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疾病者需积极治疗,在医生建议下用药,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稳定型心绞痛出现的概率。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可以通过调整膳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预防。 1、调整膳食结构 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吸烟、不饮酒,都有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2、加强体育锻炼 每日坚持低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免疫力,还有利于调节血压、血脂、血糖,改善冠状动脉的功能,降低发病率。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等疾病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均有可能导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所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预防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也较为重要。
高血压通常和遗传、疾病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发病的概率会明显增加,据临床统计,大约有60%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2、疾病因素 肾小球肾炎、主动脉缩窄、嗜铬细胞瘤以及脑肿瘤等多种疾病,在病情发展的情况下,都可能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3、环境因素 长时间高钠低钾饮食、过量饮酒、肥胖以及经常处于紧张、压抑、焦虑的状态下,都容易增加高血压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