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的CT诊断
2015-10-13 05:46:52
脊柱骨折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X线摄片一般可以作出诊断,并能指导临床治疗。随着CT的应用,CT对脊柱骨折的程度和范围、椎管受累的情况、脊柱的稳定性及手术的指征等方面的评估较X线平片检查更有所帮助。作者收集本院1994年至1998年经CT和X线检查的80例脊柱骨折病例,以探讨CT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80例脊柱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诊断为骨折作了CT扫描。男53例,女27例。年龄10至69岁,平均39岁。坠落伤21例,车祸伤20例,撞击伤13例,打击伤13例,其他7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麻木15例,双下肢不全瘫35例,双下肢瘫痪17例,全身瘫痪3例,排尿困难4例,二便失禁15例。采用美国GE Sytec3000型CT机扫描,仰卧位,根据CT扫描定位片和临床定位决定扫描范围,扫描线与椎管垂直,层厚5mm,层距5mm,视野10~15cm。
2 结果
2.1 骨折部位及范围 本组80例共计106个椎体骨折,其中颈椎30个,胸椎40个,腰椎36个。单椎体骨折63例,多椎体骨折17例(其中4椎体骨折2例,3椎体骨折5例,2椎体骨折10例)。累及T12~L1者31例共50个椎体(47.1%)。按Denis[1]方法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分别用a,m,p表示。本组以累及前中柱、前中后柱多见,累及前后柱少见。
2.2 椎管受累情况 椎管受累程度按Wolter[2]分类方法评价:用0、1、2、3四个指数表示扫描椎管受累程度。椎管完整无狭窄者指数为0、椎管狭窄占横断面1/3者为1、2/3者为2、椎管完全狭窄者为3。本组27例无椎管狭窄,有79例椎管受累。
2.3 骨折综合分类情况及影像学表现 对每一例病人均依据张雪哲[3]和张光铂[4]的综合分类方法,综合受伤机制、脊柱三柱结构、椎管受累情况进行分类(见表1)。压缩性骨折(简称C)28个椎体(26.4%),平片表现为不同程度椎体楔形变。CT表现为骨小梁和椎体密度改变,椎体前缘不规则弧形骨折,骨折线不涉及脊柱后柱,只位于前柱和/或中柱的一部分,多无椎管狭窄(如图1)。爆裂性骨折(简称B)共65个椎体(61.3%),平片显示椎体楔形变,椎体前后部均有变扁,椎体高度变低,椎弓根间距增宽。CT表现为中柱受累,涉及椎体后壁或三柱,骨折片可突入椎管,尚可伴有椎板骨折,多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如图2)。骨折脱位型(简称F)共13个椎体(12.3%),平片表现为脱位或半脱位,多发性骨折,横突骨折。CT上椎体移位表现为“双边征”,骨折线可累及任何一柱或后柱,多伴有椎管狭窄(如图3),本组未见安全带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