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sion88 app 教你三伏灸正确的操作方法
三伏天是一年热的一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面,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征兆,很多人市民也会选择在三伏天的时候去做艾灸,但是你知道怎样做三伏灸呢?三伏灸任何都是可以做的吗?赶紧跟随小编去看看吧!
三伏天一共有三个阶段,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按史记的说法:“伏者,隐伏避盛夏也”,意思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伏是隐藏之义。我经过反复思考,借用了个词“潜龙在渊”,应该较为形象且贴切。另外,我个人认为,“伏”少还有以下几个含义:
1.天象:有伏热之意,伏者覆也,盖也,包裹状也,热之积累也,“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2.人象:伏有“匍匐”之意,类“苦夏”之说。盛夏之际,湿热交蒸不得外泄,阴蒸阳覆,闷而不舒,人们疲惫不堪。
3.地象:伏者,位之卑也;阳气者天也,在高位,阴气者地也,卑位。
4.伏者,伏藏也,伸之始也,阴伏阳中,极阴而阳,夏至一阴生,其后蓄势待发焉。 5.伏者,隐蔽也,内涵也,古人精心选用“伏”字,示其内涵也,寓有透过现象推理本质之意。“大德曰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三者,谓其盛也。“三伏”提醒我们在充分认识自然法则后,可用善法引伏邪外出也。
三伏灸的机理
“三伏灸”,不是普通的艾灸法,而是特指在每年的三伏天,选择一些特殊的中药,做成膏状,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温和刺激,类似“发泡灸”的一种方法。
“三伏天”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古人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在此,我不具体描述“三伏灸”怎么操作了,因为大部分中医大夫,都能熟练运用本方法。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三伏灸”治疗的机理。
艾灸疗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艾灸疗法,它是通过燃烧艾绒,给穴位或经络加温,一则通过火的温热刺激,二则通过药物性味的渗透,共同激发经气。燃烧的艾绒对准特定的穴位,因为定点、定向刺激可使患者神聚一处,神聚则众气随之,聚气则强大,本法符合“制其神,令气易行”之意。气为血帅,气行则血亦行,气血流动则摩擦生热,热则能温,随着经气的充盈和运动的加速,腠理毛孔随之开放,达到温经散寒的目的;那么,原来客居身体内部的阴寒或寒湿,被快速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在此,疗效是四个方面的叠加及放大的结果:关注力本身加上穴位的作用,再加上药物的作用,还有火的温热效应。艾灸治疗是调神和调气血同时起作用,而在调气血的同时,经络之形,身体之形也因为内容物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三伏灸”既取名为“灸”,当然是因为它的作用机理类似艾灸疗法,且有更强大温经散寒的功效。三伏灸目的是借暑天体内阳气外散之机排除寒湿之毒,且借助天地之阳气激发人体阳气,提高人体阳气的格局。三伏灸所选用药物,讲究以气相感,以味相应;大多辛温走窜,温阳散寒、逐饮化痰,消肿散结之品。通过药物对穴位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导引气血循经散寒,又能温煦经脉,补充元气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