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浅谈陈式太极拳中的刚与柔

刚柔相济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特点,想要练好太极拳就必须得明白“刚”和“柔”之间的关系,将刚柔并济运用自如,方能在太极拳上有所成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陈式太极拳的“刚”与“柔”。

哲学上讲,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柔和刚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需要将其区分清楚,何时柔,何时刚都是我们要注意的。

在陈长兴、陈鑫《拳论》中,已有详尽精辟的论述。但有些太极拳习练者对它的内容把握不准,未能正确理解,致使在太极推手中出现如牛之相抵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以拙力相持,不知“己根欲固,彼攻愈烈,自然之理也”,与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之理相悖,背道而驰,失去太极拳不丢不顶、内外浑然一圆之根本。为此下面就太极拳的刚与柔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体会,供太极爱好者参考。

什么是太极拳的刚柔?简言之,“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的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柔”,《拳论》讲“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可见柔并不是松软,而是去一份拙力、蛮力,得一份柔劲后的缠丝劲。此为太极拳的精髓,非千锤百炼、天长日久,不易轻得。

在初练太极拳的时候,出招时需缓慢有序,静心体会其中的奥妙。须知太极拳的柔软只是它的一种外在表现,劲是运于体内的。

太极拳的练习,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彻底摧毁人体长期养成的拙劲、蛮力。例如人要拿起一个重物,就得用拙力,日久就养成了鼓劲拿重物和举重的习惯。鼓劲实际上是努劲,在太极拳术语中就叫拙劲。在太极拳练习中,起步就要求身体放松,动作慢、缓、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全身放长产生弹簧劲,才能引动体内之真气,使内气鼓荡于周身。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陈鑫《拳谱》规定:“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塌腰,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屈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首先让人们在意识上通过相反方向的拉开,使身躯有放长的感觉;进而又让人们顶劲虚领,松胯塌腰,使背部得以拔长;沉肩坠肘、松腕实际上从肩与肘的放长、肘与腕的放长使整个手臂得以放长;开胯屈膝是腿部的放长。每个人都知道、前臂、大臂、小腿、大腿是由骨骼组成的,没办法拉长,但连接它们的腕部、肘部、肩部、胯部、膝部等关节处都是筋连接的,为何能拉长?通过有形的拳架动作套路,以一念代万念,达到心静如水、意气平和,放松的动作配合呼吸,意到气到,才使身体产生拉长的感觉。随着动作姿势的规范化,引得丹田之气愈来愈足,这种拉长、发胀、发麻、发沉、如灌水银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要想在太极拳练习上有所突破,还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实践中出真知,多思考,多感悟。

谈太极拳的刚与柔,实际上是谈太极拳的阴与阳。从太极图可以看出:(一)太极图是一个圆,圆中的正余弦曲线把一个圆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像鱼的形状,命其名为阴阳鱼。"五阴并五阳"的阴阳鱼组成了环环不已的太极图,阴鱼代表阴、柔;阳鱼代表阳、刚。从阴鱼的尾巴开始随着柔的增加,到极柔时,阳色的尾巴又出现了。柔极才产生刚,所以练太极拳第一步要求是去僵求柔。(二)把循环无端的万物之理用圆圈表示,阴鱼的眼睛属阳,阳鱼的眼睛属阴。在拳中表示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陈鑫把刚与柔的划分运用于击技方面的攻击力大小,应用太极拳原理这样说:“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说明只有阴与阳相等,即五阴并五阳、刚与柔相济时,拳才合于太极,方可称太极拳。在此之前,实属软拳或硬拳,真正的太极拳功夫是经过练刚致柔、柔极生刚、刚极又生柔、刚柔成半、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浑然太极境界。所以要真正弄清太极拳的刚与柔,就要弄清此拳为何称为太极拳,只有明白了太极拳的含义,才可以明白太极拳的刚与柔。

之所以称其为太极拳者,在拳架的一招一势、一呼一吸、一开一合的动作中,都寓示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互为其根、不可分为两半的自然规律“里往外开者皆属阳,外往里收者皆属阴,故凡外击者为阳,内引者为阴。拳势内,外开者蓄而不发,内收者引而不击,而击搏之劲自然藏于引进之中。惟其如此,故愈练而愈精密细巧。刚柔互运,虚实渗透,久练纯熟,无端绪之可寻,无迹象之可指,斯为得太极之真谛。”

太极拳每一势的定势,是柔到刚的终止点。从呼吸和发劲而言,此处一般都以音助外呼气,发劲;从动作形体而言,此处表现为六合状态;从速度而言,此处较快,属刚。由上势转下势的过程,是转关折叠柔运的过程。从呼吸和发劲而言,此处一般都以吸气为主,蓄劲;从动作形态而言,此处表现得较柔、较慢,是开的过程。从柔到刚、从刚复柔在螺旋式缠丝运动的辅助下,手法上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叠;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在开合、收放时,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劲,相连不断,往还无端。不只拳如此,其实世间万事万物都沿正余弦曲线呈波浪式涌动前进。

之所以称其太极拳者,太极拳十三势完全合乎太极八卦五行图。手法上的四正(属阳)掤、捋、挤、按与八卦图中的坎、离、震、兑四正方相合;四隅(属阴)采、挒、肘、靠与八卦图中的乾、坤、艮、巽四斜角方向相合。步法上的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合。一招一势,均不外乎阴阳,所以命名为太极拳

刚柔相济的太极拳功夫反映在技击上,则完全是一种大将风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到“五阴五阳”的功夫时,人完全像一个皮球,只要你推得轻,它就回得轻,如果你拼命狠推,它的反击力就越大,你受得打击愈重。究其实质而言,皮球里面只是一气而已,外面是橡胶。人为何也能如此?长期的太极拳运动,引得内气鼓荡于四肢,柔极生刚所致。大家看到过满载几十吨货物的汽车,支撑它们的只是轮胎,轮胎可是圆的。轮胎里面是钢筋还是水泥?不是,只是空气。是靠气来行持牵动如此重的货物运行。火车力量当然大。却也是由蒸气为动力,用圆轮来载动那沉重的货物。所以太极拳讲究“立身中正”圆活的自然身法。太极拳似水,水极柔又极刚。水可使山岳成平地,水可使高楼大厦成泥沙。太极拳似风,风能说不温柔?但刚起来可以使一座城市霎那间成一堆废墟;也可使世间万物无影无踪。这就是柔中寓刚,柔极生阳之理。

练太极拳难在刚柔的准确把握上,此拳不可以柔名,日久恐流于滑拳也,亦不可以刚名,日久恐流于硬拳也。难在刚柔相济的“中和”上。“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只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刚与柔是太极的阴与阳,刚与柔是太极拳的灵魂,刚与柔是太极拳的精髓。习练太极拳抓不住刚柔相济的特点,一切的一切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