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谈陈式太极拳缠丝劲与经络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精髓所在。想要学好陈式太极拳就要先要对缠丝劲进行学习和了解。今天小编就以陈式太极拳运转的经络路线来和大家做介绍,借此希望大家能够对缠丝劲有进一步的了解。

众多周知,太极拳和医学之间有着联系,学习太极拳对于人们的筋骨、穴位等都有好处。

根据《陈氏太极拳汇宗》陈鑫著作部分,手与腿的缠丝劲有顺和逆之分,凡是顺缠劲都是从实腿的腹侧腰隙开始,凡是逆缠劲都是从背侧腰隙开始。并且主张行气运劲时注意经络穴位。作者试验了陈鑫提供的练法,认为顺缠从腹侧腰隙开始,逆缠从背侧腰隙开始,是对腰隙锻炼较为全面的方法,是可以采取的(一般练法腰隙的抽换只从两腹侧开始);但是经络穴位就不一定要去注意它。

因为太极拳缠丝劲的练法是要“行气运劲无微不到”,气血流转贯注,对三阴三阳的经络系统,无所偏倚。如果注意了运转经何穴位,反而有偏倚,有刻舟求剑之弊。

所以说学习缠丝劲不能以静止的眼光去看待。

为了介绍一种新的练法,供爱好太极拳而又通晓经络学说者的研究和参考,故仍将陈鑫的主张归纳如下。

手顺缠劲

(从实腿的腹侧腰隙起,由里往外缠为顺缠)内劲由实腿的腹侧腰隙上行至日月,达肩井,向肩?,下行至青灵、少海、经上廉、下廉,达阳池,注五指;或由阳池向大指根从手背再缠至小指腓,里转小指肚,依次贯注于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肚。指向前合,劲贯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逢虚腿一面的手顺缠时,内劲也由实腿的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日月而运转。

手逆缠劲

(从实腿的背侧腰隙起,由外往里缠为逆缠)内劲由实腿的背侧腰隙起,上循背后膏肓、魄户、附分逆行而上至肩?,经消泺、清冷渊,达少海,向上廉,经支沟、阳池,至大指掌,分注五指肚。逢虚腿一面的手逆缠时,内劲仍由实腿的背后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背侧,随即上行至膏肓而运转。

顺、逆缠劲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将其分开看待。

手的顺缠、逆缠,有一顺一逆(右顺左逆和左顺右逆)、双顺、双逆之分,错综复杂,因势而异。左右手同时运行,不分先后。

运转时须以意轻轻运行,不可着力,不可使气,着力使气则犯硬,甚至有流弊。动作越轻缓越好,能轻缓可以揣摩所运之劲从何处而起,到何处而止,柔顺中正,呼吸不促,气血通行无滞。

成势时,手臂微向前合,微曲不直;不可过,过则无蓄势,不能滔滔不绝,气也只能至肘,不能至指;不可太曲,太曲为不及,不及则手臂成直角无?劲。内劲须得其中,姿势也须得其中。

手在运转时,中指领住左右四指,自食指至小指指节骈并,指尖向手背微弯,劲由掌根透于指尖,指方有劲。运转时小指拥无名指,无名指拥中指,中指拥食指。大指尖亦微向后弯,虎口要圆。

腿顺缠劲

(由里往外,自上而向下斜缠)以膝头向裆外旋转。

内劲由腰隙经大腿根里边向上而外,经环跳穴,再往里向下斜缠至足根(大钟穴),分注足五趾肚。

足平实踏地,足趾与足根用意沉住,中间涌泉穴要虚,随着下缠劲,其劲如缠入地下,使有盘根错节之意;膝以上两大股用精神贯注,有腾挪之意,则桩步愈练愈稳固而又轻灵善变。

手足一齐运动,中间胸腹随之运转,不分先后,必如此运,方能一气贯通,上下相随。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