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论如何掌握陈式太极拳的意念

意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多人练拳时太注重了意念,导致拳法练的没有意。太极拳教程中对意念的解释有很多,陈式太极拳中意念是为突出的学说,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什么是意念。

什么是意念

意念用文字表达起来就是思想、感受,更深入一点就是体悟,陈式太极拳练习很有灵性,其要求用意不用力。

这是因为,意念集中了,周身放松了,才能肢体协调,内气贯通,然后,才能产生速度,产生力量,太极拳的松柔,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不用力就是松柔,用力就是刚硬。在不失棚劲的条件下,放松下沉,这叫柔。

“刚”则是通过速度产生一种灵活性的力量,是一种松活弹抖的力量。“用意不用力”,是要求思想清静,精神集中,达到入静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拳术演练。“不用力”是说在初学阶段,初学者很容易用僵劲拙力,这时你要放松,不要用力。

练太极拳一定要灵活贯通,不能死板跟着教程来,太极拳的学习重在领悟。

练太极拳还要求“劲断意不断”,是说在定势时,动作停止了,劲力似乎断了,但是意念没有断,这是内气回归丹田的一种表现,其中蕴涵着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内气回归丹田时,丹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膨胀力,身体既有收缩又有膨胀,极其灵敏。从外形上看,劲断了,但是,内气通过意念,在周身贯串得非常饱满,随时都可以喷发而出。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则是说意念是一种灵感,意念始终集中在这个灵感上,非常灵活,如果没有这个灵感,没有圆活饱满的内气感觉,刻意地用力,去追求某一种感觉,就会不灵活,就滞重。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意念问题是很抽象的,也是难以控制把握住的,小编自认为,练习太极拳的阶段不同,对太极拳的体悟也是不同的。

对意念的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学阶段,练习者的意念主要是仔细看老师的示范动作,思考,记忆动作的要领,套路的结构等问题。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由浅入深地引导。

这时如果要讲一些“意守丹田”“劲断意不断”“用意不用力”“内气运行”等等意念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接受的,而且很容易出偏差。

第二个阶段,练拳达到套路熟练,动作规范标准的程度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练习者手上会出现麻、热、胀的感觉,这是有了初步内气的表现。此时,可以开始讲一些意念的问题。

这时,学生练拳时的意念是动作协调,周身放松,内劲连绵不断,要把手上的感觉保持住,贯串始终。

以上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外形引动内气,让内气与外形结合,使内劲连绵不断,第二个阶段的意念是调整身法,把感觉到的东西贯串始终,意识连绵不断地跟着动作运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会产生内气注入丹田,在每一个动作的定式时,都要用意把内气完全收入丹田。内气回归丹田的感觉是沉重,饱满,第四阶段是用意使内气下到脚上,降于涌泉穴,要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达到这个程度,就有步法轻灵稳健,稳如泰山的感觉,这时,你才能体会到内气在周身的运行。

陈式太极拳“意念”的三个要素

一是想到“松与静”

我们不仅身体要放松,也要学会大脑会放松。好比我们初次上台演讲一样,如果思想不放松,思想紧张,也许到台上什么都会忘记,身体会出现僵硬。

所以只有学会如何放松,才能做到顺其自然,超常发挥。这是初学者非常重要的。“松”,也是练习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思想集中于一个“松”上,无论练习桩功,还是练习套路,都要求想到“松”。使全身各部位都能够处于放松状态。

二是想到“静与意”

刚刚我谈到了“静”字,实际我们静的目的就是思想集中,这种静都是由“意念”来引导,意念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意念相对集中,帮助大脑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

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但初学者往往是过不到思想集中,总是想这想那,或总想着内气如何运行等等,反而违背了清净无为的原意,初学者只要保持思想上的清净,把思想集中在练拳动作上,专心想着打拳,不胡思乱想就行。

三是“意与气”

太极拳的特点是内外兼修.当然初学者,是不能理解这些的,意与气的形成,要针对中级和高级阶段而言。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不仅是对形体的锻炼.还有对意、气、神等内在的东西的修炼。

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心为驱使.神为主帅。”这里.武禹襄阐述了练习太极拳时心、气、神和身体之间的关系。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