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砂 大师作品

紫砂壶大师 紫砂大师谈紫砂壶创作与鉴赏

顾景舟谈壶艺创作

宜兴紫砂陶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在中国陶瓷历史的长河中,根据对古窑址的发掘,可追溯到北宋中叶,距今约有一千年的历史。她以一门独特的陶瓷风格蜚声中外。紫砂陶随着人类文化生活与物质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日臻成熟。在漫长的岁月中,宋代紫砂陶瓷尚在萌芽阶段,一般产品较为粗窳。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名家蜚出,代不乏人。如明代的有供春、时大彬、李仲芳、徐友良、陈仲美、陈用鄉等。到了清代,又有陈鸣远,聖思、陈殷尚、邵旭茂、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邵友澜等名手。清光绪至民初的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等诸多名家。他们制作的名壶,在今日已经成为稀世之珍,为收藏家所宝藏。

紫砂陶之所以驰名中外,成为享有盛誉的艺术珍品,其重要因素之一,就因为制作紫砂陶的泥原料是宜兴得天独厚的矿产宝藏。历史上诸多史籍中,对紫砂陶泥的称颂极高:“人间珠玉安足取,何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名乎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世日趋华,抑足感矣!”这些推崇,阐明了真正宜兴紫砂泥的定义,是茶道上理想的茶具,也早就在人们茶事实践中所总结肯定的。

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创造,紫砂陶器有极其丰富的造型,她充实了紫砂艺术的宝库,可以说是集器皿造型之大成。“方非一式,圆不同相”,是人们对砂壶器形的赞美。历代也随着茶事溶入人类生活所必需,紫砂陶瓷就成为人们陶冶性灵,提高文化历代艺术素养的良师益友,启迪着人们的高雅艺术情操。

艺人们以独特的成型技法,塑造出各种几何形体、自然形体及圆案形体。凝重的极致大方、轮廓周正;纤巧的线条清晰,比例恰当;象形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千变万化,妙不可思。

一件佳美作品的内涵,必需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的优良的实用功能。如果说壶身宛如人的身体,那么咀、扳、盖、把、钮、脚则如人的五官、四肢。应与整体比例协调。首要的是:“咀扳舒屈自然,若生成者;盖犹如人之冠,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之忧;眼外小而内锥,故无窒塞不通之弊。“克盖”与壶身必需和谐,而具有自然活泼的节奏感;“截盖”意即截壶身上部的一段,蓋与壶身合则为一整体,不致参差不齐;“嵌盖”则嵌纳于壶身,以 严密、合缝、通转而隙不容发为上。这些都反映出高度技巧上的细部刻画。所谓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紫砂壶之不同于其它艺术精品,不仅在观赏的审美。由于壶必需拿来使用,要在握拿时舒适,壶咀出水通畅。容量规格适合地域、民族饮茶方式的习惯,以致高矮形制。按茶理而论壶,形高者则壶口,盖必稍敛,宜于沏泡红茶,因红茶是在焙制中通过发酵的。故而高壶泡更觉香浓蕴藉;矮形壶,口蓋稍敞,适宜于沏泡绿茶,绿茶在焙制时未经发酵,沏泡时不宜深闷,故扁形壶沏泡绿茶,倾出时澄碧新鲜,更显出色、香、味的佳趣。

砂器的装饰艺术,分制作一竿到底即自体装饰。以线条、块面、浅浮雕图案等方法来装饰。或以自然界的形象,如梅、竹、松、藤、树桩的熊势,以捏塑、堆琢的方法来装饰。普遍的是雕刻装饰。传器上可见从明清两代就开创了刻字、题铭、署款的风尚。经亁嘉年间如郑板桥、陈曼生等文人墨客与砂艺联壁,用文人书画以雕刻方式与精湛的壶艺相结合,从而迈进高雅的艺术格调,蜕脱了工匠式装饰的流俗习气。讲究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素养。故有“壶随字贵,字依壶传”之说。另外尚有镶嵌装饰,它借鉴于金银错的工艺手法,先在砂壶坯体上刻画好细致的图案纹样,经烧成后再嵌入金银丝,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效果。彩釉装饰,一般以砂胎色釉装饰,亦所谓炉钧。更有用瓷器的粉彩手法用于砂壶,画面以人物、山水、花鸟居多,流光溢彩,使砂器锦上添花。再如泥绘、堆塑装饰,一般是以堆塑与泥绘相结合的手段来装饰砂器。作者必须具有书法、绘画、贴塑等高超的艺术造诣,始臻艺术之上乘。

紫砂壶的署款,素来就非常讲究。历史上的各家名手用签名、署款或撰制铭文等形式,锥刻在壶身或底部,大致都书体娟秀,刀法金条一犹劲。在明清两代金石篆刻艺术昌盛影响下,更有在作品上题铭署款的韵致格调和书法绘画艺术同传,所用印鉴,往往出自一代名金篆刻家之手。一如清光绪间的黄玉麟所用的印章,就出自名士人吴大澂之锥所赠。兼之也有名艺人亲自擅长治印的,故对爱好和有研究的诸同仁,在鉴赏是增添着良好的助證。

从谈壶艺琐语,仅是简约的梗概。终还必需与精湛制作求得完美的统一,使壶艺技术的创新的发展蒸蒸日上。

1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