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四大基础

说到打太极,很多人都看着简单但自己学习的时候就怎么也学不会。其实孙式太极拳没有那么难,掌握这几个原则就可以了。

孙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国术、国宝、国粹和国魂,她结合古代引导术和吐纳术,吸收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运动为基本运动形式。孙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与仿生学、力学原理等紧密相连,尤其是孙式太极拳的劲力,要求在孙式太极拳圆的运动规律引导下,做到由内向外,圆活柔顺,内外合一。下面就孙式太极拳与物理学原理的结合做一下浅析。

一、“力的三要素”在孙式太极拳中的应用

力的三要素就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哪一要素发生变化,都会使力的作用结果发生改变。

物理学中力的作用点不同,那么力的作用效果也会不同。孙式太极拳中把这个点叫“着力点”,也叫“劲力点”或“劲点”。

这一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在技击中通过着力点的变化,按到对方的来力方向并且每个开合的落点都表现出“四正”“四隅”的劲别,这个劲力点要极坚刚,但作用时间却很短,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而后又极其柔软,这就是所说的“柔行气,刚落点”。

而且这一劲力点是通过缠丝劲发出去的,有了螺旋缠丝力就有了方向,在达到劲点的一刹间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同时这样打出的劲点才有孙式太极拳的味道。

二、“速度和加速度”在孙式太极拳中的应用

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两个物理量。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而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

这两个物理量在孙式太极拳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把握和运用的好坏,也决定盘拳的质量。孙式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间都是由这两个量表现出来的。

盘一趟拳架的时间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由慢转快的程度就是加速度。这两个物理量在孙式太极拳中都有一定要求,如转关处要慢,过了转关处就逐渐加快,而运到落点时快,以后复转慢,如此周而复始,在技击中“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创造出有力于自己的条件,都是要求把握好这两个量。在太极中有个术语叫“闪挪”,闪就是变速,再把变化时间考虑进去就是加速度,根据需要通过一个快速小圈折迭,瞬时变速,变向,即增大加速度,使孙式太极拳表现出空、灵、冷、脆的特点,在技击中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重心”在孙式太极拳中的应用

重心在物理学中是重力的作用点,即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在盘拳中重心的位置决定人体的稳定和平衡程度,在孙式太极拳中讲究虚实及其转换,“实”对于下肢即重心靠近的位置,“虚”则离重心较远的位置,但无论怎样转换,也不能离开人体下肢所确定的支撑面,否则将易倾倒。

在孙式太极拳中要求“中土不离位”,即自己的重心线一定要在自己的支撑面上。

重心位置合适,虚实合理,避免双重,可做到不滞、不重,使步伐移动灵活,如做弓步时,两脚要有一定的横向距离,保证合适的支撑面,重心位置应在两腿间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就可使两脚均有着落,称为半轻半重。

当然,在变换虚实时,只有在中正立身的情况下,才可以达到灵活转换的要求。

在技击中稳固重心线是防守与进攻的基本条件,利用重心转换,身法的协调,胸腰的折迭、运化,乃至步法的调整,终达到重心线始终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置,并使对方远离我的重心线。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从而保持不败的态势。

四、“冲量”在孙式太极拳中的应用

物理学中的冲量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是描述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是过程量。不难看出,力的积累效果不只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作用时间有关。

也就是说,力大效果不一定大,力小效果不一定小。譬如,孙式太极拳高手张志俊大师,在央视《发现之旅》和《走进科学》栏目,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对他发出的力进行科学数据测定,结果发现他的拳比较其他几位体格硕壮的测试者,发出的力小,但他拳的穿透能力却强。

其原因是他发出的拳作用时间长,这个时间与力的乘积,也就是说产生的冲量大。

另外从物理学中的动量定理(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内容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可以推断出他的拳接触到物体瞬间速度极大。

所以他的拳才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孙式太极拳谚中有“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劲贵长也含有劲力点的作用时间长,从而增加力的冲量,使其积累更大的效果,产生更强的作用。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