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所指的松柔与坚刚
太极拳所指的松柔与坚刚的辩证关系
太极拳所指的“松柔”与“坚刚”是有其特定涵义的。所谓“松柔”者,是指通过后天一定方式的锻炼而达到的在意志支配下,具有一种无限涵蓄力的既松且柔的弹性劲路。
所谓“坚刚”者,是指在“松柔”锻炼成熟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智慧化的无坚不摧的“本元之气”(或称中气、浩然之气)。此两者是相互为用的。
没有“松柔”的锻炼,就产生不了无坚不摧的“坚刚”。“松柔”为“体”,“坚刚”为“用”,体用相生,“坚刚”维护“松柔”,“松柔”产生“坚刚”,互为作用。
此王宗岳“极柔软而后极坚刚”的理论说法。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是以“松柔”为特征的,特别是杨氏太极拳的锻炼,更是要求以“轻灵松软”为主要煅炼途径。
“轻灵松软”即“松柔”两字的具体体现。然则,何以可达“松柔”的效果呢?
笔者认为:“柔”是在“松”的前提下实现的,没有“松”的锻炼,则谈不上“柔”。所以“松”是个关键。
太极拳所指的“松”,是指人身体整体的“放松”。肩、肘、腰、胯的放松,虽为人身主要部位,但仍构不成人身整体的放松。
整体的放松,全以神意行之。其法,要神意彻照全身每个关节毛窍,使其节节松活,窍窍畅通,无一滞塞处,触何处何处即松活而无丝毫迟滞之象。
古兵法有“长蛇阵者”,曰:“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俱应”。
试思,常山蛇如无整体神意之放松,岂能如此反映迅速么?睹此,可悟拳事松柔之道。
练拳,“松”而后能“柔”。凡肢体关节,只有“松”才能“轻”,“轻”而后能“灵”。
“灵”而后能“动”,“动”而后能“变”,“变”而后能“化”,“化”而后能“发”。
此为轻灵松软之具体运用,非想当然而然。
关于“柔”,应是两种涵义:一为先天秉赋不足而导致后天虚柔不支的“病态柔”,此柔不湛大用。
另一是通过后天一定方式的锻炼(如上所说的整体放松),而达到在神意支配下具有多方适应、灵活多变的“弹性柔”。
此“柔”是外柔而内涵“坚刚”,但不是不敌“刚”,而是运用了智慧化的“化劲”,转化了“刚”的走向。
使“刚”变成不得力的背势后,而蓦地把自己内涵的弹性力向刚的背势无限止的膨胀起来。
从而使“刚”处于猝不及防的攻势之下而败北认输,此为松柔弹性之特有功能。
拳术上,没有整体的“松”,就没有整体的“柔”;没有整体的柔,也就没有整体涵蓄无尽的“坚刚”。
反之,刚若不以“松柔”为前提,则纯属后天僵硬之蛮力,在某种情况下,虽能一时胜弱,亦非艺术上之成就,故识者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