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技法的三大原则与应用
太极拳技法的三大原则与应用
相互联系原则的应用
认识客观事物,包括认识该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联系,我们仍然以捋法为例。
从整体上看,它不过是一个捋法,但在捋法的应用中,还包含着采拿、挤靠、肘扫等法,运用时无论哪一环做不好,都会功亏一篑。
如在应用捋法时,我首先以前手采拿对方进攻之手,使我前手采拿之缠丝劲达到其肩,乃至足部。
同时,前手变后手,后手变前手,以挤挒之势搭在其肘部,复而以腰裆转带动两手完成捋的动作。
而这些动作的完成就在一瞬间,这也就是洪老先生所说,收放要在“一”中完成,而不能出“一、二、三……”但“一”中却又含着“一、二、三……”。
所以说,要掌握好一个捋法,必须明白和了解其着法的组成及其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练好和用好捋法。
按此相互联系的原则,其他像太极拳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前发后塌等法则也就容易理解了。
综合性原则的应用
任何整体都是由一些要素为特定目的综合而成,因此正确认识事物也必须注意综合性,要从事物的整体联系出发,注意多种学科、多种理论综合地进行指导。
采用多参数、多标准和多尺度进行分析研究,求得一个佳的综合效果。
当前,人们常用现代物理学知识对太极拳的技击原理作解释,这本是好事。
但由于有些人对太极拳技击实质性的东西掌握得一够正确,只根据一些简单的力学公式看问题,结果就得出了一些错误的结论。
如:有一同志曾经用冲量公式Ft=mv去解释太极推手的问题,将推手中短暂时间内完成的发力动作,误认为是长时间施力于对方。
将人看作刚体(即大小和形状不会发生变化的物体),而忽略了人是一个复杂的能动系统,从而违反太极拳“以柔克刚”“粘黏连随、不丢不顶”的原则,使研究走进误区。
在我们的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仅根据某一种学理论分析判断是正确的事物,如果用多种学科和理论去衡量时,就可能变得不够正确甚至错误。
鉴于各种原理的适用性及局限性,笔者认为研究太极拳技术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从整体的联系出发,用多参数、多标准、多尺度进行衡量,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得佳的效果。
动态性原则的应用
整体性的相互联系是在动态中表现出来的。作为现实存在的系统、联系和有序性是变化的,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当人体这个系统整体遇到内外环境的变化时,就要及时调整各种有关的机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系统的稳定状态。
《易》理之精髓就在于“变”字,《易》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及“易唯时变”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