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修炼太极拳塑造七方面人品
(1)修身养性。太极拳讲求以柔克刚,修身养性
养性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太极拳养性要求不可暴,不可躁,不可急,不可怒,要制急、制躁。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浮躁情绪十分严重。有一篇文章讲:中国是“急之国”,认为现代的中国人变成了着急、不耐烦的地球人。
寄信要特快专递,拍照要立等即取,坐车要高速快速,飞机要直航到达,做事要名利双收,创业要一夜暴富等等。
这些浮躁情绪到处可见,而舒缓慢稳的太极拳就可以制急制躁等不良的情绪。
(2)舍己从人,与人为善
太极拳讲舍己从人,与人为善。这也是怎样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练太极拳要学会吃亏,要学会舍得。
在与人交手时,别人来袭击你,而我不以气力去抵抗,而是顺着对手引进落空。表面上看是吃亏,实际上是化。
在生活中,在与人相交往中也要“克己”,也不怕“吃亏”,这也是处人之道。另外,要舍得,能“舍”才能“得”。学会放弃,学会割舍,坦坦荡荡面对人生和生活。
(3)宽容大度
做人立于天地之间要宽容大度。“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
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王廷的《长短句》曰:“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
太极拳要求虚怀若谷,胸襟宽阔。“虚”、“静”才能心无旁骛,得失不计,宠辱不惊,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太极之殿堂。
若心胸狭隘,斤斤计较,不会进入太极拳的高境界。
(4)谦和厚道.古人讲:“满招损,谦受益。”
学练太极拳必须去掉“满”字,牢记“谦”字,任何时候都不自满,都要虚心,学习太极拳是无止境的。
另外,要学做傻子,做厚道之人。郑板桥题词“难得糊涂”。“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傻人多糊涂,但“傻有傻福”,这样可使自己的心保持平静和淡定。
“傻子”之厚道之人表面愚钝,但实际上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修养。“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的评价沉着,聪明的“傻子”,厚道人,吃亏是心知肚明,心存善良,上善若水,这种人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行的人。
(5)淡泊名利
太极拳讲松,怎样松?放下“包袱”才能松。
人生大的“包袱”是什么?就是名利。名利是人们心中“包袱”的代名词,其实,放下名利这个“包袱”难,尤其在当代社会,人们把名和利当作奋斗和追求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人要衣、食、住、行,哪样也离不了钱,钱就是去不掉的“包袱”。
但是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练拳之人要学会放松,就要淡泊名利,要行的端,做的正,不能贪婪,不能欲望太重,不能损人利己。
(6)做人要留有余地
留余思想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做事做人都要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做事不要做绝,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清朝,河南有个康百万庄园,因接待慈禧太后而闻名于世。康家由明朝至满清至民国历经三个时期四百年的时间,荫福十二代。
康家的家训就是《留余》。并刻于匾上世代相传。
匾上还书有南宋时一位道人的《四留铭》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就在这种留余思想指导下使康家富了四百年。
太极拳也讲留余,拳理说:“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与人交手出拳时,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做人做事时也一定要留有余地,说话也要留余,不可浮夸、说大话,这也是修炼品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7)尊师重道
这是武者必备的武德。也是学拳做人的第一要务。俗话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拳做人,重要的是尊师重道,不忘师恩。
总之,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也是修炼人格的过程。
学拳做人就要塑造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心灵,太极拳必须道技并进,术德兼修。修炼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谦和宽厚的胸怀,清静淡泊的心态是学好练好太极拳,掌握太极拳真谛的必备条件。
净化人的心灵,涵养人的修为,塑造人的形象,提高人的品位,是太极拳的特殊功能。太极拳重在内修,就是自己修炼自己的本性。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难做的事就是战胜自己,管住自己的心,调控自己的七情六欲。
要“克己”,要“自胜”,要战胜自己,就是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控能力,在太极拳的内修中是可以达到的。
老子讲:“自胜者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攻克己心,胜过攻城略地。”太极拳会教你怎样战胜自己,怎样修炼自己的品行,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怎样做一个能实现梦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