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太极拳的三才和三身理论是什么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致生生不息,而阴阳互济可生三才。三才者即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这是宇宙的空间。

现代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同时也应是辨证生成的。以矛盾统一规律来解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任何矛盾之间都有中庸,矛与盾加中庸成为三才。

太极拳的三才理论是什么

人居有内因先决条件,只要能借助天时和地利的两个外因条件,三者合一,万事皆成。

练太极拳也不例外,无论是练拳,还是用拳,都应借助天时,地理自然条件,拳艺才能有所成。

将三才之义借喻人体,则有三身之谓。三身即精、气、神。精足,气满,神聚方为健康之相。

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丹田为天门(百会穴)、下丹田为地户(会阴穴),中丹田为气海。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

精、气、神乃生命之根、造化之源,因此,练好太极拳重视练好丹田功。

三才借喻太极三节,三节明而招熟,则劲通势成。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总均能分为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若以全身而言,脐鼻为中线。

头部为上节,头顶至咽喉之间 ,即梢节;胸为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部为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之间,即根节。

若以腿部而言,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若以人体中部而言,则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

人体局部三节可以此类推 之。要知三节,明三节,用三节。拳论曰:"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此理强调 人体躯干三节的技击作用。练拳求功,还要注意四肢三节的作用,梢节能领,中节跟护,根节摧功。

三节互用是技击成功之决。拳论曰:"如长蛇之阵,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相应。"此为三节互用,上下周全、内外统一,技击方能取胜。

三才又能喻为三合。明三节,懂三合是练太极拳应注意要领。三合有:内三合、外三合之分,其称之为六合。

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是强调 上下相随的做法。外三合有同旁三合,异旁三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与左足相合 ;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肩与左胯相合。

这是随 上肢腰的圆转形成的上下相合。另外还注意头与手相合,手与身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范畴。外三合合好拳势正确,则内气畅通,技击用招定能成功。特别是,更显示外三合作用 。

所谓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这里术语概念取义不同。特专指练太级拳而言。"心"是人们共性产物;"意"指的是级太极拳的个性,有特定的意念环境。

"气"这里概念外延较广,既能指人们呼吸之气;"力"也是专指太极拳的劲力。筋与骨全指的是各照本位,随其自然,这样能气血畅通,肌肉丰满,神经敏捷。反之,背筋错位,气血受阻,局部疼痛变肿,神经失灵。

内三合练好,演练者自然会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五藏能与筋、骨、皮、肉相合。

这样方可做到上欲动而下自随 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则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合之,三节运用可以达到"一静而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的功夫。

三才在推手较技中作用很大。推手较技是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演试,要求"不丢不顶",因此,推手中就有三根、三防之说。

三防既然指上中下、左中右的三防,又可特指防卸中的三道线。与人交手,如上战场,两手交锋 ,为第一道防线;肘与肘相交,为第二道防线;用身体迎接防守,为第三道防线。

三根之说,指的是下肢的虚实变换,下肢扎根是随上体负重而变,根是根基,有根才有绷。根基不牢,全身散乱既无进攻之力,也没有防御之能,逢交手必存三根。

受"不丢不顶"原则的限制,前弓腿为第一根,两腿之间为第二根,后弓腿为第三根。搭手须记三个要点:一绷接折中;二微收适时:三旋转合理。

推手求懂劲有正确与错误三点

正确做法

绷劲、逼劲、引劲。绷劲为先,然后再练逼功、引劲。绷劲是母劲,是推手的中庸之劲,它既然不是矛,也不是盾,是矛盾相交点 ,绷劲能沾随对方之劲圆转变化。

逼劲为矛,是主动进攻之劲,向对方的中线进逼,偏正急收,目的是迫使 对方势背、劲空,我趁机变招而击之;引劲是引诱手法,诱惑对方进入我包围圈中,使对方招空、势背、劲丢,距离拉长,我趁机而击之取胜;逼劲、引劲都是有意而做。

错误做法

顶抗,丢偏,呆滞,这种弊病是推手常见现象,是不懂太极阴阳之理而形成的。顶抗者不能视对方情况用力,总是冒然进攻或反抗,这样易被人借力。

丢偏者不会防御,绷劲丢失,这也是推手大忌,易被趁虚而入;呆滞者,搭手不变,固守一点,常上当受骗,被人所制。

三才喻在太极拳散打之中,可为三攻、三防,三攻三防以人体客观条件而定。三攻指的是攻上盘,攻中盘及攻下盘;或击左、打右,取中间。

三防与三攻是相对照的,攻防须得辩证求之。拳谚讲:"打上必防下,打左必防右",这是配引法三攻的妙用。上引为了取下,下引为了取上;打左为虚,实取右旁。

虚击右旁为了击左,两面虚击为了取中,引击虚实不定。要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人不知我,我独自明。

用招有时三线同时进攻,如金刚捣碓势,左手前挤上绷,右手随 后进击,从下向上依次击裆穿咽喉、戳眼睛,两手交替缠绕;下肢用右膝顶裆,右脚踢臁骨取裆,落脚跺脚面;右拳里缠外崩击对方中部裆腹部。

前招后招势,根据动作特点可破内通背势。若对方利用扛杆背臂前摔,我用前招势,内气下沉,下体放松,两膊绷劲不丢,右臂指尖前穿,让过对方肩头支点,立即逆缠,用曲肘横击对方部耳门。

同时,左手击打对方,下肢用脚横钩提对方马步,破坏对方下盘,三点同时进攻。

擒拿法控制位置多在体三节之上,上肢取对方腕、肘、关节;下取对方踝、膝、胯,巧用扛杆之理,迫使人违背生理结构,迫使对方关节错位,我趁机击之。

总之,学太使用拳,须研习三才,要明三才辩证地用三才,这样既然能守中庸,又能择优矛盾相济相用, 太极功夫才能达到上成。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