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手的动作

(一)太极拳的“以腰带手”是“沾粘连随”的基础之一

太极拳尤其高人一筹之处,也是其它武术所没有的法宝就是自己一受到他人攻击,首先的反应就是“沾粘连随”,使得自己被他人攻击到的手臂就像是一团烂泥粘贴到了对方用以攻击的手臂上,使得对方不仅如同是攻击到厚厚的海绵上,攻击被缓冲,而且瞬间由于攻击者的主动与被攻击之自己的体位、姿势、步法等等被动的灵活迅速变化,因而对方攻击的力量不能落实、攻击被引偏落空,还可能使得对方形成背势。这种情况在正确的传统推手中可以淋漓尽致地体会到。

太极拳这样“沾粘连随”的机理之一在于全身在动态中都是放松的,而且除了腰骶部位以外都是毫无主动的,因而全身肢体是没有顶抗力的,所以会出现被他人攻击到的手臂对于他人而言就像是粘贴到了一团烂泥与厚厚的海绵上,出现攻击被缓冲的效果。“沾粘连随”的这种动态放松也正是太极拳具有尤其优越的健身祛病功效的机理之一。

太极拳“沾粘连随”的机理之二是毫无主动的全身肢体的动作都是“如练”一般地由脚开始延续至手之一体性的,力量的来源在脚,所有动作都是放松的腰骶部位在操纵。

这就是太极拳经典拳谱所说的“其根在脚”、“主宰于腰”与“命意源头在腰隙”等等。这就像传统的提线木偶,看上去在戏台上表演的木偶是主动地做出各种动作姿势,其实木偶的表演是戏台上面的人手在操纵,木偶是根本没有主动的。太极拳看上去有各种各样的手臂动作,其实在这些动作中手臂也是没有主动的,都是腰骶部位适当主动地通过两胯在操纵的。

正是由于处于全身下部的腰骶部位具有一定的主动,因而太极拳的变化能够既沉稳又轻灵,使得没有主动的肢体能够“随人而动”地进行“沾粘连随”,在对方攻击的瞬间出现对方攻击的力量不能落实、攻击被引偏落空与对方形成背势这样的效果。而腰骶部位通过两胯操纵全身动作其实又是全身能够动态放松的条件。

腰骶部位通过两胯操纵全身动作的技能对于太极拳的“沾粘连随”而言是举足轻重的基础之一。由于这种技能操纵的枢纽是腰骶部位,这种技能又被称为“以腰带手”。

又由于腰胯以上的身躯是没有主动而随腰胯而动的,这种技能总是表现为身躯带动手臂,因此,太极拳的“以腰带手”又被称为“以身带手”。

太极拳所有的技能可以概括为“沾粘连随”与“发劲攻击”, 发劲攻击是一瞬间的事情,其余都是沾粘连随。

而在太极拳的套路锻炼中每个拳式练习除了形成定式似停非停之时是模拟发劲攻击外,其余练习其实都是模拟沾粘连随。

太极拳推手的练习主要也是沾粘连随的锻炼。由此可见沾粘连随对于太极拳的重要。“以腰带手”既然是“沾粘连随”的基础,因此,太极拳锻炼是必须追求“以腰带手”或“以身带手”的。

(二)太极拳的“以腰带手”对于“随人而动”必须是后台辅助性的、外不露形的

太极拳锻炼是必须追求“以腰带手”或“以身带手”那是不容怀疑的。然而,必须明白太极拳的“以腰带手”仅仅是太极拳“沾粘连随”的一个基础,仅仅“以腰带手”是不能形成“沾粘连随”的。因为“沾粘连随”的核心要素是“随人而动”。能够“以腰带手”尚属于太极拳的初步功夫。要使得“沾粘连随”能够形成,还必须使得“以腰带手”成为“沾粘连随”的后台操作而外不露主动的形迹。而且,只要是“沾粘连随”的动作,自我感觉也是不能完全“以腰带手”的,而是肢体反应必须处处模拟、体现、满足被动的“随人而动”,“以腰带手”只能是起到辅助“随人而动”的作用,“以腰带手”不能喧宾夺主地干扰、撇开“随人而动”。

太极拳的“沾粘连随”又被称为“牵动四两拨千斤”。郑曼青先生将其比喻为放牛娃牵牛,放牛娃“四两”之力牵动的是牛绳,牛绳将“千斤”之牛“拨”动其实是牛自己主动的行为。并不是牵牛绳的“四两”之力能够“拨”动的。而且如郑曼青先生根据杨澄甫先生的传授所说,这“四两”之力是不能再大的。

如果牵牛绳的力超过了“四两”,牛就反而会“拨”不动了。这就像虚掩的门会使得一个用力推门的人失去站立平衡跌倒,原因是这扇门的转动是完全被这个人推动的,不是这扇门自动转动的。

如果这扇门是在自动转动,这个人就反而不会用力推门,也不会失去站立平衡跌倒了。比照“牵动四两拨千斤”,这“四两”之力就像是门轴的润滑剂而已。

这样“四两”的“润滑剂”对于太极拳“沾粘连随”而言,就是“以腰带手”。就是说在“沾粘连随”的“牵动四两拨千斤”中,“以腰带手”只能是起到以“四两”之力来暗暗地“牵动”身躯肢体的作用而已,自己的身躯肢体的变化主要只能是表现为被动地被对方的力量所作用动,这样才能使得对方“终不得力、处处落空”。

如果不是这样,“以腰带手”能够被对方感觉到了,就像是虚掩的门会自动地转动打开了,推门人也就不会用力去推了,就不能使得对方“终不得力、处处落空”了,也就是“沾粘连随”被破坏了。在正确的传统太极拳推手中,这一规律是百试不爽的。

因此太极拳套路练习,“以腰带手”虽然有一定的主动,却不是完全自由主观地主动的,对于“随人而动”而言,必须是后台辅助性的、外不露形的,是必须隐藏于“随人而动”之内的。也就是说练拳中的“以腰带手” 必须体现、模拟为“随人而动”。

(三)“以腰带手”怎样体现、模拟为 “随人而动”

太极拳套路练习是不与他人接触的个体活动,怎样能够使得“以腰带手”体现、模拟为“随人而动”?怎样使得“以腰带手”隐藏于“随人而动”之内呢呢?

太极拳先人留给了太极拳后学继承者们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里所说的“太极拳之主体贵在动静有常。故练时举步之高低、伸手之疾徐、运动之轻重、进退之伸缩、气息之宏细、顾盼之左右上下、腰顶背腹之俯仰,须知各有常度,不可忽高忽低、忽疾忽徐、忽轻忽重、忽伸忽缩、忽宏忽细、忽左右上下俯仰之不匀也。”这一段经典论述总括起来一个字,就是练太极拳要“匀”。

许多人练太极拳将“匀”理解为主动的“匀速”控制,那显然是不符合“沾粘连随”的,因此是不正确的。

应该认识到练太极拳“匀”的实质就是要表现、模拟“沾粘连随”的“随人而动”。也就是太极拳的“匀”应该是能够反映出怎样“任他巨力来打我”地“被动”地使得攻击着“终不得力”地形成“背势”与“落空”。

“匀”不是脱离“沾粘连随”主观、主动地仅仅将动作进行“匀速”控制。如果动作是这样的“匀速”控制,对于太极拳锻炼而言,那是东施效颦、画饼充饥。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