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如何练太极拳的松柔和内劲

太极真功到底是一种什么功夫,有志于此者不可不详察焉。笔者有幸先后跟随数位大师习练各式内功拳,虽自知驽钝,功浅识微,但有幸亲眼得见并领略过先辈大师炉火纯青的太极真功,对此梦寐以求,并常常揣摩其中奥妙,有时似乎偶有所得。

太极功夫博大精深,形意悉备,难以尽言。钡会前人真知灼见,结合自己点滴体会,我以为,就太极功夫的练用内涵及特点而言,能代表太极功夫的主要是=种功夫,即松柔功夫、知觉功夫和内劲功夫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松柔

松柔是太极功夫中基本的要素和特征。可以说是个“门坎儿”。开始学拳即要求松柔,到高级阶段后仍是如此,它贯穿太极功夫的始终,离开松柔,太极拳的所有要领都不会做正确,更谈不上得到太极功夫。

太极拳的松,是周身内外之松,是在意念的虚领下节节松开,无丝毫死硬僵固之意,但又松而不散,松而不乱,松中有神,松中有连。太极拳的手法、身法、底盘、整劲等,所有的基本功法和圆活、轻灵、挥厚的状态,以及知觉功夫和内劲功夫,都离不开“松”。

有些人认为,不使劲就是松,这是不准确的。松是指精神上和形体上全面的彻底的放松,达到“松净”状态,即彻底的放松干净,不存半点拙力笨劲,这是一个无限追求的过程。

人在练功之前,关节发硬,拙力横生,是很难放松的,即使有一定的功夫,若没有真正得到松的要领,仍会处于自以为松而实际并未松开的状态。

如对敌之时,或因急于求胜,心浮气躁,在动作上强压于人;或因怕处于被动位置,便强拔硬挺,出现“顶牛”现象。须知“由己则滞,从人则活”,松柔功夫高深者对敌时能随屈就伸,做到“舍己从人”。而不至于“舍近求远”。

二、知觉

知觉功夫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听劲”到“懂劲”的功夫。虽然人人都有知觉的本能,但那只不过是一种低层次的条件反射,只有通过悉心训练,才能成为太极功夫中的知觉功夫。

正如杨澄甫所说:“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办甚难得之于我也。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

知觉功夫是在松静功夫基础上的第二种功夫,实际上是‘知人”的功夫。如果说松柔是体,重在知己,知觉剐为用,重在知人。能知觉,方能屈伸动静,见人则开,遇出则合,着来则降,就去则升,阶及神明。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是这种功夫的真实写照。“知觉运动来相应,因敌变化示神奇”,完全是靠意念的反映和身上的知觉。

知觉功夫的不同点,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手疾眼快,也不是局部的招法动作,而是周身一家,粘、黏、连、随,“挨着何处何处击”。

此种境界虽然也离不开眼观耳听,大脑支配,但仅靠这些远远币够。顶、匾、丢、抗之病,多因不懂知觉而生。

三、内劲

内劲是太极拳核心、有特色的功夫,它不仅是技击实力的体现,更是保全真身和“养吾浩然之气”的高级境界。

内劲功夫是松静功夫和知觉功夫的综合体现和高表现形式,只有练就上乘的内劲功夫.才可以说太极功夫到家。

经过长期气敛入骨的恪炼,会感到一种雄浑沉厚的内在劲力充满身心,虽筋皮柔软于外,而腹脏坚实于内,外示安逸.内固精神,真气充足,内如江河气腾然。

太极内劲是一种充盈之气和内在精神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合成力,经过“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的过程,“煅造淬火”而成。

它既剐又柔,既柔又剐,刚柔相济;既有方向,又无定向,八面支撑,浑身是手;既是实实在在的本体力量,又是虚灵变幻的内在意识;既无形无象,而叉能切实感知得到。

太极内劲不是单质的搬砖抬石的笨力,往往是与对方之力台在一起而显奇,在速点上,和知觉功夫中的“因敌变化示神奇”是相吻合的。太极浑圆劲极柔软,然后极坚剐,积柔成刚,无坚不摧。

“以柔克剐”、“四两投千斤”、“借力打人”,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但绝对不是说没有内劲,功夫的本身主要是指内劲,没有内劲功夫,遇到强手,不但发不出,也化不开。

杨澄甫在(审敌法》中说,“与人对敌,先现其体格大小,如身体大,必有莽力,我以巧应之;如其身体小,我以力攻之,所谓遇弱者力胜.遇强者智取。”可见太极功夫并非全然无力,其妙在于灵活机动,不使蛮力而已。

再如武禹襄的“若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都阐明了如何用力,何时用力,用何种力的观点。那些认为一说用力便不符合太极拳理拳法的观点是肤拽的。

《太极指明法》上有“用劲不对,不用劲不对”,只要将“力”用在关键时,用在火候上,把握分寸,得机得势,则内力越大,效果越好。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