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基础要内在充实

内在充实

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云手、下势、抱虎归山、肘底捶、十字手等等特定姿势的漂亮与否,习练者往往将之看得很重,也因此而在习练的过程中,思维关注姿势的弊病始终改不了,浑身僵硬也就很不容易去掉,进而形成自身神意气对形体动作过分依赖;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而出现血压升高等病理现象。所以,必须从“松散通空”进入到“松空圆满”。

盘练太极拳架时,梢节的松开、松散与通空尤为重要。松开就是松开身体的各大关节,使之形成流体、弹簧状态。松与散能使手部内气在自身气势的外缘与大自然的外气自然交融,也便于实现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的境界。

如何实现与外界之气的交融使之与身体形成一团混元气呢?关键的关键就是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心中、眼中和感觉中须逐渐淡化手的存在,直至终忘却双手,达到周身一家,“手非手”的境界。

一般来说,此阶段训练要重点体会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和单鞭等动作。特别是单鞭中的“一身背五弓”,和关于“空四梢”的内在训练等要反复进行。

“松散”之后必须伴“通空”,“通空”之后必然要进入“松空圆满”,即松沉、松净、松柔、松化,内在像是充满内气的汽球,充实饱满;如同旋转门、跷跷板,动作之间的转化轻松自然。

不露痕迹;继而周身内外混元一体,从而神意灵敏,元气充沛,延年益寿之实效自然展现。

过河扔船

现如今,有许多学练太极拳的人,往往越学越多,学会了24式,又去学42式、48式、88式等等。结果,每天早晨练拳为了不忘记套路,则要把这些套路都打一遍。这样学练的结果,往往是精力付出很大,效果却并不理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研习拳架熟练后,就死抱住拳法套路不放,一辈子都在拳套上下工夫。其实,拳架只是帮助理解太极拳真谛的一个渡河之舟,目的是让你抵达太极功夫的彼岸。过了河,船是要扔掉的。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去拜访一位太极拳老前辈。那个太极拳爱好者问:“您是练哪一家太极拳的?”这让太极拳老前辈很为难。

因为太极拳的各家各派,只不过是门,进了门,则要忘记门,专心领悟,去欣赏门内的风景才对。所以,老前辈只好沉默尤语。那是因为老前辈已有许多年不练完整的拳架子了,许多招式招法的名称都已忘记了。

为学日益,初学时要尽可能多学学,多练练,到了一定阶段,则必须“损之又损”,动作招法越来越自然随意,内功心法简洁明了,不复杂烦琐,脱离太极拳门派的特性和原有拳架子的束缚,进人改架子—创架子—无架子的阶段。

这个阶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了这个境界就能自然实现了。

自然无为

传说杨式太极拳内功传承体系中,有一描述杨家祖孙功夫进阶的图画。“全图共十三层台阶,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第八层台阶标志着师祖杨禄禅的名字,健侯公排在第六层台阶上,班侯公排在第五层,少侯公排在第四层……”这图画中第一层的意思为懂劲,第二层是能用劲……,到第十三层才能达到出神人化之境。

所谓出神入化,就是自然无为,全体透空,空中起妙有的境界。这同道家粉碎虚空和佛家“四大皆空”的境界是一致的。由此可见,自然无为的境界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境界。

此时,太极拳拳架中的每一招、每一势、每一种内劲走法都已经没有了,太极拳的独特思维——“无根之根,无力之力,无中之中,无向之向”,已成为自觉意识,一身舒适,无我无为、无形无相、万法自通、圆融无碍的境界已经呈现。

融进内功

许多人仅仅满足于演练拳架套路,以为一门心思的天天演练,功夫就可以上身。岂不知,太极拳还必须经历修拳阶段的身心锤炼。

这个阶段重要的内容就是拆开揉碎了,让每个动作姿势的运行与转换,都融入内功之术。

流行的太极拳主要是把每个式子的应用法作为此阶段的内容,诸如白鹤亮翅、高探马和扇通背等等是对付什么招式的。

而内功太极拳此阶段的重点,必须放在每个分解动作都依赖相应的内功心法的催发下自动运行。虽然学内功太极拳之始就必须把内功心法和拳架套路一起学练,但一般人并不容易出内功。

所以,此阶段一定要纠正并逐渐杜绝只运动形体的空架子现象。只有意识到太极拳必须使术与招相融合才能达到知行合一,逐渐达到“招中有术,术由招出”,到此境界,便可体会与感悟太极拳架阴阳相合的奥妙,为下一步进入揉手的应用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