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如何练好太极拳的六大要点

现在喜欢打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以前只有中老年人才爱打太极拳,现在很多帅哥美女也加入到打太极拳的行列。如何才能正确的练好太极拳呢?今天,小编就和很多太极爱好者们一起探讨想要练好太极拳需要做到的六大要点,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要圆活

很多人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动作都很僵硬,一点都没有柔顺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动作不连贯。

盘架和推手时,在开完合尽处,用松沉劲将上下两式无间隙的连接起来,同时在开完合尽处划个小弧,这个小弧叫"抹角"。

就好象打篮球接球一样,要有缓冲地接住并返回。有了承上启下和抹角,拳架自然松柔园活,连绵不断。显则象长江大河滔滔不断,藏则象冰下流水视而不见。

只有动作圆活了,这样不仅练拳的时候姿势优美,而且在推手的时候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内家拳"与"外家拳"区别之关键所在。

要转换轻灵,避免双重

双重是病,其表现为:盘架时迈步迟重,起落不稳,老像重生,难以自控;推手时,攻哪守哪,顶抗有余,不明化取。虽练拳多年,仍处处受制,皆因双重所致。

首先明阴阳之理,划清自身虚实,迈步轻灵如猫行。虚实的变换主要靠两肾两胯来完成。正确地变换虚实,肾应能够自然出入,肾的出入在推手中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肾怎样才能出入呢?比如说,骑自行车时,一脚松沉下蹬,下蹬之腿一边的肾胯随之下降为实;另一脚沾粘吸提,胯肾随之上升为虚。

如果两只脚都一起蹬出去,那么就会有停留,这就犯了双重的毛病。

那么在习拳过程中,向前迈左步时,左肾左胯升起为虚;同时,右肾右胯下降为实,左右反之。概括讲,凡是虚腿的一边肾胯升起;凡是实腿的一边肾胯下降。

无论盘架子和推手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就能实现拳论所说"出肾入肾是真诀"之要求。

要中正

在习拳过程中,经常发现习拳者身体不中正,东倒西歪,前俯后仰,周身别扭,初习拳者尤甚。

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其次,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必须做好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以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在前成川字步,右肩与左胯合住,右肘与左膝合住,右手与左足合住,右脚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

当然,我们习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来实现了。太极拳的中正,并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体平衡。

以"金鸡独立"为例,一定要身体略有倾斜,才能保证身体沉稳,即"斜中寓正"。在行拳过程中,保持身体动态平衡。

要"松"、而不"懈"

练拳时精神萎靡,骨节闭合,好象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一样,头垂、背弯、胯余、膝软,两手两臂也是如此,肌肉软瘫一堆。

拳架松懈丢瘪、混混沌沌、无精打采。虽练拳多年,但是情绪不浓,推手时丢瘪顶抗,毛病丛生。以上弊病皆由"松"、"懈"不分所致。

首先要提起精神,注意意领。其次,所有骨节都要启开,筋要松开,气要沉,腰以上的劲往上,腰以下的劲往下,处处都要走出两稍之劲来。

用意不用力为之松,不用意不用力为之懈。所以拳论说,用意不用力,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意气君来骨肉臣。

要"开"、"合"分明

不少人练拳和推手时,知开不知合,知合不知开,拳势开则散,合则瘪,开合分离,根本谈不上连绵不断。行拳棱角丛生,推手时顶抗丢瘪,处处受制。

开合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开离不了合,合离不了开,开合同时存在。我们提倡开时注意合而不散,合时注意开而不瘪,就是为了防止开合分离。

拳论说,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是千真万确的。当你功夫练到一定程度时,你会感开中有开,合中有合,或者叫一开再开,一合再合,达到开合难分的程度。这是练好太极拳和太极推手的关键所在。

要足下有根

盘架推手时,总是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单脚难以自控,甚至双脚在地也不稳当。主要表现为虚实变换得不好。前后虚实全靠前倒后移,左右虚实也靠左右摇摆,所以这是造成足下无根的根本原因。

关键主要依靠松腰落胯,重心下移,自然站立稳当。具体做法:如弓箭步,后足实变前足实时,后足要蹬,前足要撑,松腰落胯,在松沉中实现重心转移,虚实变换。

用我们的话说,在松沉中进退,在进退中松沉。这样既可防止硬腿,又可防止软腿,足下自然稳当有根。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