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如何去掌握太极的动静之机

在太极拳中的运转环节之中,运转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正确,就像是人的身体一样不断的运转,只要哪个环节出错了就需要我们去正确的对待,不能给任何一个环节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所以练习太极需要我们稳扎稳打。

练习太极拳需要我们从初级练法着手,要想提高你对太极拳的认识,就必须在身体上稳如泰山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方法。

一、如何掌握它的动静之机

怎样地练习呢?根基站稳之后,上身的肢体运动还是用被动的运动方法进行练习,从被动运动中体会腿劲的上下传导。这一点是根据前辈“打拳时,无人似有人。应用时,有人似无人。”的理论推理出来的。不懂拳理的人,老想着用“掤、捋、挤、按。”的方法制服人。实际要想制服人,必须先制服自己。只有先练出功夫,而后才能制服于人。在练拳架运动时,要将乱动的毛病控制到不动,只有这样上肢在遇到外力时才能随外力运转,这是保持身体静态的方法。当身体与对方接触在一起后,利用螺旋缠丝方法将沉到脚底之劲反弹向上逆行,缓缓地催动腰轴随外力转动(身体整体转动)。这时意气下沉,双肩一定按照拳谱的规矩下沉,双臂方可在体前形成自然圆弧状态,双手随身体转动划圈,手就出现了顺逆缠丝的运动轨迹。只有能接住敌方的进攻,才能通过腰轴转动来化解敌方之力,转动是为了牵动敌方拔根,而后就是顺势进攻。

太极拳,它无劲可练。当身体松到了一定的程度,内劲自然就出现了,内劲的强弱,与身体的松柔成正比。关键在于怎样的使用它,要想改变劲的作用,就是在拳架运动的瞬间动静之机上。如果是有意将劲外发,是使下沉到脚底的气,通过逆行的方法,返到手指尖。如果是引进对方,用丹田微微转动,上肢内劲迅速收回下沉,使上肢虚到柔弱的状态。

总之太极拳是在不断的变化,想要说得清楚,是难上加难的,它只有通过身体的接触才能感受到太极的微妙之处。

二、关于推手中进攻与防守的问题

推手时不要一味地防守,有时还要故意露出破绽,诱敌深入。

当对方的手接触了我的身体时,我不但不顶,而且从上到下再给他一个裹劲,帮助他在我身上按结实了。这样一来,其力已落实且不易再发生变化,而我此时则先往后坐胯,降低身体重心,而后坐之后则要想弹簧反弹一样向前发力。这时对方按着我身体的手只会给我起到支点的作用。对方会有一种落空的感觉,不舒服不得力,不会对我构成任何威胁,只能为我所利用。实践证明只有大胆地放进来,掌握好反击的机会,才能克敌制胜。姚先生讲:“当对方向你进攻时不要一味地防守,有时你防的意识越强,越容易被对方发现破绽,干脆我们就将计就计,大胆地放进来。

放的同时,要学会后坐,谁会做谁能赢。“坐”是什么意思呢?即胯部的后坐,但这种后坐不是自己懈劲儿,而是利用后坐来懈对方的劲,同时也起到了迷惑对方的作用,让对方随着你的后坐来破体,力出尖,暴露他的意图从而提高自己的进攻效率。实作训练无外乎进攻与防守的相互转换,而意拳推手则要求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结合是意拳推手显著的特点。

三、关于推手中的“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意不有象”

什么叫做形不破体呢?在进攻的练习之中,始终要保持自身的间架,还有保持自身的平衡状态这是关键,要随时的准备发力,击败对手。

前手超出了身体的中线,就会失去全身的均整与平衡。会感到站立不稳和有劲使不出,极易给人以可乘之机。而狭义上即指力量的运用不可专注于一个方面,因为力一旦有了方向,就容易为对方所利用。所以一定要有随机随势改变力的方向的准备。所谓“意不有象”,是指不能暴露自己的意图,让对方琢磨不透,而处处陷于被动状态。俗话说“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自己始终处于又去又回,时刚时柔,虚实互换,飘忽不定的矛盾状态中。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意不有象”是意拳推手乃至散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干什么事情都不要太过,要留有余地,“过”为超出、暴露之意。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都说明了“过”所导致的后果。

现在我们知道推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的平衡,并且利用这种平衡去破坏对方的平衡,这才是关键所在。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