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如何掌握太极拳内劲的运用

人体中的内气产生的原因的不同,所以人体的内气分布的位置也就不同,性质也就随之的不同。气可以分为人先天之气、后天之气、中气、营卫之气等。太极的内气运动是一个很独特的体系,同样内气也受着意念的影响。

太极拳内劲一般的表现形式是由内而外的,发劲的原因在于意念,然后流向全身。

陈鑫《拳论》中言: “心静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形,皆由中之所发。故日:内劲”。内劲是从“神舒体静”的松柔中以意灌注而练就的一种“弹劲”。刚中有柔为“韧劲”。“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则辩证的说明了内劲的特点及其对立统一。内劲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特点。随身形所动而不断地改变方向,不丢不顶。圆转自如,气运动于内而不令人所知。内劲的实质和运行,陈鑫概言之:以意行气,轻轻运动,发于丹田,运动于骨缝之内,再由骨缝运行于肌肤,灌注于四梢,复归于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逐渐产生于一种绵软而沉重,外似棉花而内如钢铁的一种内劲,功夫愈深,内劲质量愈高。武式太极拳始祖武禹襄喻之为:“似松非松,将展而未展”,“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练习太极拳先求动作舒展大方。演练纯熟,再逐步收敛内气,集气运行,产生愈练愈足的内劲,内劲大,则身形动作相应变小。以意运气,意到气到,快如电闪,慢如老妪行步,轻如云气,猛如雷轰,愈练愈缜密,精巧。练到一定程度,内气运筹帷幄,练习者可感到意趣横生,动作柔和优美,犹如“行云流水,风吹杨柳”般自然活泼、飘柔洒脱。

内劲是没有特定的方向但又有特定的方向,所谓没有定向而圆也,有定向就方也。是不断的变化的。

“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灵活善变,相互变化。其在体内运动潜移默化呈螺旋状,仿若江河流水般滔滔而不绝,恰似日月苍天般长久而永恒。有时缓缓淡淡极为柔和,有时狂涛突进极为迅猛。外形上,虽轻轻灵灵但不流于飘飘浮浮,虽沉着冷静但不涉于呆板凝滞,极富一波三折,缠绵迥还之意趣。练拳过程中,非有内劲之灌注,方能显“汇万法为一,衍一法为万”的妙用。言为法,法有万千;一法制一法,万法对万法。

太极拳有八种劲道,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掤、捋、挤按”四正手, “采、挒,肘、靠”四隅手,名称虽不同,但实质上只是一种“掤劲”,其余七劲仅因方位与作用不同才别称而已。故太极拳又称为“掤劲拳”。

八种劲道分别述之:

1.捋劲:

捋劲是在全劲之下掌心由内向外缠丝,是“掤”劲的对立面。在身肢放长的条件下,身肢运动向内左或内右,作逆缠丝螺旋运动。

2.挤劲:

挤劲是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棚出,是一种辅劲,因有时运用掤劲弹性不足,为弥补其不足之劲,采用双手交叉来加强掤劲,双臂合而如环,即可左右逢源,虚实互变发劲。

3.按劲:

按劲是掌心向下。沿着一点而不离开的下掤劲。以掌中心为转用掌沿旋轴压迫以寻拔机会制拿对方,此劲不但用处多,范围广,且天地盘大,易转为其余三正劲,也易转为四隅手中“采、挒”二劲。

4.采劲:

采劲是两手交叉向前后左右双分的掤劲,于“挤劲”相反。形如一手抓树枝,一手采摘山果一样,擒拿手即从探劲中发展而来。

5.挒劲:

挒劲是将“掤劲”卷蓄起来在短距离内猛抖而弹出之劲。主要用于抖击,运用拳掌的未梢,以突击方式抖出。

6.肘劲:

肘劲是手腕出了方圆圈外……用二道防线肘的搠劲将劲拥出去。“采劲、挒劲”宜用于“长兵对战”, “肘劲,靠劲常用于“短兵相接”。

7.靠劲:

靠劲是走出了圆圈外用三道防线,身躯的掤劲将力掤出去。如同古代战场中将帅亲自出马,八面威风,气势逼人。“靠劲”有前肩靠、侧肩靠、后肩靠、迎门靠、胯靠等。

以上是多年练习太极拳所获得的点滴体会,总结的一些实际经验,不足之处望拳界各位同仁多多指正,大家共同努力提高太极拳理论水平,弘扬光大太极拳。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