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陈式太极竞赛套路技术特点
太极拳中的套路练习是整个太极拳中的基础练习,陈式太极拳中的竞赛套路就规定了很多,特点也比较的突出,也有自身的风格,我们在学习陈式太极拳的时候只有把握住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掌握住。
一、动作缠绕,曲折连贯
动作的核心就是螺旋式运动和抽丝式运动,是个圆弧运动。
外形主要表现为:上肢在空间做不同大小、不同形式的圆弧运动,同时上肢自身还要做螺丝形的旋转进退动作(如云手,两臂在体前交互外绕圈的同时,本身还要做内、外旋的转动)。上肢在做圆弧缠绕运动的同时,全身上下都在和谐地进行着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圆形动作配合。加之动作往复之间有“折叠”手法,所以使得动作更加圆活曲折。
在整套太极拳各动作之间的衔接处,不可有明显的停顿,一些技术手法,如“续换”、“折叠”等。是一种劲力的顿挫变换和动作衔接方式,而不是动作的停顿、继续。
二、腰为主宰,以身带臂
自身身体的腰部上关键,因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带动着整个身体的主要运动。
太极拳的内劲运转,是通过腰脊来带动的,腰力运用得当,可加强发力,提高发力速度。从用力顺序来讲,做上肢动作时,力要起于腰、行于肩、通于臂、达于手;做下肢动作时,腰催动胯、行于膝、达于脚。俗语说:“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周身九节劲,节节腰中发。”
太极拳的虚实变换,关键在于腰侧肌的收缩。左腰侧肌收缩时,左腰侧和左腿为实,右腰侧和右腿为虚。反之,虚实互换。
以身带臂,在动作中的体现是:腰胯领先,带动两臂做极为缠绕曲折的进退、屈伸等各种圆弧运动。如在起势动作中,身体向左前、右后来回摆动,带动两臂、两手做由小到大的圆弧缠绕运动。然后做金刚捣碓时,左脚向左前方擦出,腰胯领先,使身体前移,带动两臂弧形运动,向前做右虚步撩掌,而后完成金刚捣碓动作。从这简单的一例可以看出,陈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起承转合,处处无不体现以腰为主宰的运动特点。
三、对称协调,圆满灵活
充分的展现了陈式太极拳的特点,那就是自身的协调性。
陈式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由身体重心的虚实变化、手法的折叠、步法的进退等,柔和、协调、紧密衔接起来,显示出了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前后贯串,轻柔、圆活、连贯的特点。
四、刚柔相济,节奏鲜明
陈式太极拳是按动作的刚柔,速度的快慢,劲力的蓄发,重心的虚实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组成的,每个动作、每个段落都体现出了较强的节奏感。如在掩手肱捶这个动作中,蓄劲时的柔缓卷收和出拳发力时的迅速展放所形成的节奏变化,正如拳谚所说的“蓄劲如张弓,发劲似射箭”,体现了陈式太极拳刚柔相济,节奏鲜明的特点。
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组合、每个段落,都是由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起伏转折等动作相互衬托、鲜明对比构成的。如第一段中的披身捶、背折靠、青龙出水这一动作组合,所形成的节奏对比就比较明显。悠悠缓慢的披身捶与柔中寓刚的背折靠相接;再由轻灵柔和的过渡动作变转快速发力的青龙出水。这样处理的陈式太极拳,其刚柔相济,节奏鲜明的特点更为突出。
五、呼吸随势,意气势合
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是在动作的开合、虚实的变化基础上进行的,其结合的一般规律是蓄收起屈时吸气,发放落伸时呼气。动作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练拳时一举一动均要运用意念,不用拙力。
陈式太极拳的用意方法很多,除支配动作、呼吸的意识外,本书着重介绍了导气法、观想法和技击法三种:导气法是用意念导引内气循经运行的一种方法,循经导气可使气血周流全身,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观想法是一种形象的思维方法,通过形象的思维,激发内气,以助拳势,以增功力;技击法是一种练拳时面前“无人似有人”的练法,以增强攻防意识,提高技击能力,加深对套路动作技法和用法及内含的理解。以上三种意念,在练拳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一。以意领动,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久练之后,可内外合一,体现出陈式太极拳的呼吸随势,意气势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