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太极拳中的技巧速度与威力

无论是太极拳中的出拳速度还是招式的速度都是练习太极拳中的关键因素。就拿速度来讲,敌人出拳的比较,而你出拳的速度比他快,就这一点你就占了优势了,所以说速度能觉得技击的成败。

一、太极拳的技巧、速度与威力

耄耋御众首重技巧

太极拳不是完全靠速度的快慢决定胜负的,其中也包括技巧还有它的威力性,这三个相结合,可以想象得出来。

其中「高威力」一项,事实上又是高技巧和高速度的综合展现,所以高技巧和高速度事实上是整个太极拳战力的主导。至于老年人,由于老化的关系,速度已比不上年轻的时候,因此相对的技巧就显得更重要了。「耄耋御众之形」不在速度而在巧技,也就是说,老年人是以技巧弥补速度的不足,甚至以高技巧化解对方的高速度,并且彻底破坏对方高威力的。

王宗岳太极拳是以高技巧为主导,王宗岳太极拳事实上是以高技巧为主导的武术。速度和威力事实上都是高技巧的展现,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由于王宗岳太极拳的速度和威力都是源于高技巧,所以王宗岳太极拳 ,绝不脱离技巧而追求速度和威力;也因此祖师王宗岳才会对那些离战斗技巧而侈谈速度威力的武术风格,说出「快何能为?」这样的话。「快何能为?」并不是否认高速度的重要,而是认为高速度乃是高技巧的产物 。在太极拳的高技巧之下,我方的高速度自然能够形成,而敌方的高速度也会被我的高技巧所克制而失去作用。

十三势与阴阳分合

太极拳想要占到攻击的先机需要一定的能力的,为关键的就是要以高技巧性去运用。

太极拳的高技巧主导着高速度和高威力。王宗岳太极拳利用简单的三体十三势运作技巧,掌握整个身体的整体运动,形成太极拳单纯而有效率的攻击和防御技巧,使太极拳的速度和威力相对大增;王宗岳再以「阴阳分合」作为整体战技的理论指导,使太极拳「高技巧、高速度、高威力」的整体战斗技巧,更发挥到阶级神明的境界。

太极拳的战斗技巧是至简至繁的、太极拳的速度是极高极快的、太极拳的威力是极强极大的。如果学太极拳多年,仍然不能够学到太极拳的高技巧,使速度和威力的质量大大提高,成为高技巧、高速度和高威力的分合战技;甚至在出拳的技巧、速度和威力上,仍然无法超越其它各种国内外拳技,事实上便有可能是整个太极拳的拳法走偏了。此时应该要从学理上重新钻研改进,或者就教于高明,以免终身劳而无功。

二、太极拳与下意识

“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例如同事、同志之间的打乐逗趣,当他人突然向你打过来时,相应的自己那一部分的肌肉便紧张收缩,不管是否被打上。这种“下意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处可见,它是无意识的一种反射运动。而太极拳的推手正是变这种无意识的反射活动为有意识的运动。

太极拳中的推手是两个人进行相互缠绕的技击过程,通过自身的灵敏性,在短时间内取胜。

太极拳推手的入门阶段,严格来讲,应该是以意识上进攻对方为主,在行动上以打轮为主,不允许顶抗和攻击对方。有意识地通过皮肤的各种感应与大脑建立起固定联系,解决运动当中肢体内外的矛盾,使自己在运动中保持动态平衡。全身高度放松,寻求能够集中肢体放长而向对方发劲的地方,为以后的技击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级阶段,虽然在意念上能建立起攻击对方的方法,但由于内劲不足,周身组成的体系不够巩固,对抗性推手时便破绽百出,丢偏顶抗,不能达到舍己从人,随机应变的境界。因此,在此阶段,切忌以招法和蛮力取一时之胜,要时刻体会和摸索入门劲派的运用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明确招数。

中级阶段,要求能在激烈的互搏中熟悉入门劲派的角度,虚实刚柔,摸索和掌握发力的路线,惯性和火候以及步法的进退和身法的变换,达到“发落点必成功”。此阶段在不受外界干扰,独自练习太极拳时,肌肉的活动与内脏器官之间建立起固定的、协调的联系。而在对抗性的推手中,这种协调关系则显得不够稳固牢靠。只有遇到一般比较缓慢的进攻时,才能做到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引进落空、避实击虚、运化自如;而遇劲敌,力量大、速度快,则这种协调关系被打乱,便感到拥劲不足,有可能破坏自己不偏不倚,八面支撑的身法,不能完全顺应外界的条件而变化。

高级阶段,内劲已经非常充足,全身形成的体系,比较巩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提高,身体每一块肌肉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这时体现出一种混元整体爆发力,威力无比的内家拳劲力。

神明阶段,即拳法的登峰造极阶段,机体的反应、反射又由有意识变为高级的无意识即“下意识”,只要与敌稍接触,即能使敌飞出,全是自然的本能的反映,即使是突然刺激,也不会使这种协调关系破坏。正如太极拳论中“一气运来老无停,乾坤正气运鸿蒙。运到有形归无迹,方知妙手在天工。”又如“脚踢拳打下乘拳,妙手无处不浑然,任他四周都是敌,此身一动悉颠连。我身无处非太极,无心成化成珠圆,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而少林派称此阶段为“法,非法,非非法”;形意门为“形无形,意无意,无形无意为真意。”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