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关于太极快与慢并非形式

我们都知道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速度,太极拳一直是以柔和慢为主,其实这里的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慢,而是外形看起来慢内在却带着快,无论是太极拳的慢还是快,并非是形式上的快慢。是内在。

太极拳从外形看起来是慢动作,我们一定要掌握这里慢动作指的是什么意思。

太极拳如同放大镜,自身有什么问题会非常的、明显地 表现出来。而改掉自身一些潜在的不足也是很困难的。就如同我,经常还是急噪,气不顺、经络还是很痛。

守丹田时,似守非守,朦朦笼笼,恍恍惚惚。当然不守丹田也可以,用一良性的意念去代替即可,以一念代万念。

太极拳的快与慢并非形式的,真的快慢在于太极拳的内在。

谈武当传统武学对心性的要求。记得李真阳先生在武当课教时,曾谈到宗风太极拳之修为:三丰祖师翻少林而创武当,把少林的刚猛化为柔和,把惊险化为平缓,形成了武当宗风太极拳的风格,形似唯唯诺诺,行拳时如履薄冰。故要存柔和之心,当练至威猛生之,但要收藏入内,身心只有一团柔和的元气,正如先贤云“常教身心养太和”,有利于养心养性。传统之宗风武学有律;如交锋时,一旦露出威猛之象,即使战成平手,也算输。故武林中的内家高手功夫越深,越觉得平庸,故武当前贤关亨九先生曾笑问,你们看我象不象病夫?(关老走路,左手背着,弯腰,低头)。笑笑又说:“我一只右手在前已足以应付七星,左手功夫不纯,一出手就要命了。”当时不甚了解,后来有了点体会才知道功夫越高,为人越谦恭,正如只有成熟的高粱穗才会始终低垂着头呀这句“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应该是这么翻译的:“看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抵御众敌的情形,(仅仅凭借)快怎么能做得到呢?”言外之意就是:抵御众敌之围攻,不是凭借手快,而是凭借别的功夫才能克敌制胜。

关于“丹田”,我觉得从两个角度看比较合适。其一,是“丹田”的本来意义,是指“结丹的田地”。在传统养生,尤其是道家养生上,一般认为天地大自然,人体小自然,两者要相仿相同,互相蕴涵为好。那么在人体内就一样是有天有地,有风有雨,有一块田地,能重下种子,所谓“有情来下种”,能结出果实,就是丹。与此有关的操作,有“肘后飞金精”,“金牛耕田”,“河车搬运”,金津玉液“化春雨”等等。其二,武术的“丹田”,尤其是内家拳,由于绝大多数是根源于中华文化的根--道家思想,很多修炼借用或者沿用了术语,但是在意义上很多都变化了。目前理解的丹田,在下乘中乘功夫门内,是指的“劲源”--“发劲的源泉”。这种变化,是因为大部分门派已经丢失了“丹”的修养,不善于用“丹”发人了,只能用“劲”来说话,相信有一个合理的力量源泉,就用“劲”来取代了。也因此出现了“劲源”。“劲源”在初学者和绝大多数太极拳修炼者来说,是可以接受和体验的,不神秘,容易理解,对于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对于这个阶段,就这么说这么想就对了,非常正确!“丹田”的位置,对于不同功法心法是不确定的,对于广泛流传的是相对固定的。从武术的角度看,“劲源”是可以无处不在的,因为“劲源”可以是自然本能养出来的反射,也可以是人主观意念长期修炼主动布置的。这些牵涉到各门各家,味道多多,实在无法一言以蔽之。具体修炼,还是以师门传授为好。

对于夜间站桩方向,面北,道家有这样的说法。同时道家也有建立“泰场”的说法,具体太极拳无极桩,是应该自动自主找方向的。你自己的气是有极的,你站桩地点一样是有极的,顺应它,让他们自然相合是建立“泰场”的过程。《太极大道歌》中有”日月流光“一句,对于太极拳修炼而言,是接受日月光华,因此有的要求是向日葵,跟着太阳转。但是夜间太阳在你脚下,并不真的在正北方向。对于开始站还是面南微偏东,取地球磁力线方向。这个是你自己气机昏沉不能自动的阶段,到了自己不由自主地转,则转到什么地方就是什么方向,如果连续多次,则固定下来。阴阳男女,谈的多了,限制就多了,自在就少了。道--还是追求无为自在的好。

意守丹田的问题,在这上面是男女分开。

女的站桩假如有意守丹田的,经期时不可意守下丹田的,假如这时意守下丹田,气血集中在那里,会令经血量大,是不好的。这时可意守两乳之间的中丹田,或不意守丹田。而关于面北而站,是为了和地球的南北磁场相符,能更好的入静和得气。但假如是佛家功法,则没关系,你面向那方舒服,感觉好,就向哪方。

窃以为"沉肩坠肘"以及其他类似的要求是为了把劲沉到裆下脚下,原因是不这样要求裆劲是练不出来的,打人全靠裆劲,至于用丹田内气打人,一是练法恐已失传,即使有,现今恐怕也无人能做到了,别说用丹田了,能用好裆劲的人都寥寥无几!

人们常说的男左女右,是来自易经和中医,男的左边的气血旺过右边,而女的则相反。

其实修心才是做人、习武和修真的关键,先贤在《修真图》著有:身不动精自固,心不动气自圆,意不动神自明。这几句话就精辟的道出武学和修真的实质。我浏览了太极留言册,其中不乏,热爱太极者,真心求道。学佛参禅者,遍访名师者,久历风霜者,、、、、、、,叹息尚未缘遇真师相授,终不得宗风之育化,落于世俗拳脚功夫或空谈智慧,乃至大言不惭谈情史,不禁让愕然,此乃为人师乎?古人云:课子课孙先课己,成仙成佛且成人。太极拳以练神为上,心主神明,心都不净何来神明?神明未至,何言开慧?先贤曰:人心不古呀!丹经有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真师难遇,大道难求呀。是故,心存贪,歪,邪之念者,不论做人,功夫和修道学佛,定无所得,也会遭世人之鄙,故之圣贤和真师传功夫定慎之又慎,自古以来得真师相传者,少之有少。真师初传,以武教之,以求磨练身心,验其心性,叹吾等愚钝,初学得功夫一二,便沾沾自喜,便觉超人有长,沉迷于武技之小述中,心中充满斗气,故心存贪,歪,邪之念者,不论做人,功夫和修道学佛,定无所得,也会遭世人之鄙而大德先贤不知离大道渐远矣,是故真师长叹,便不再以真法传之,是故不是大道遥不可得,是人心自我障道矣,呜呼!望吾辈习武修真之人,谨之慎之,引以为戒,切勿急功近利,并愿天下习武修真之人共勉。对人言其功夫,更不好为人师,为人谦恭,吾之见闻,身边挚友,有隐士高人,真师相授者,或是宗风脉传者,经年累月苦练绝技,却从不只是在与之言谈或见其文章、诗词当中,散发出清新脱俗的神采,便已心仪。以出世之情怀,做入世之事业。

这东西有个体差异,整劲练好了,往外打也很舒服,丢在外面就更舒服的不禁笑开了。常如此则伤身。至于抖丹田气的,浑圆力的皆类于此。着相倒是高级的走火了。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