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深入了解太极拳的拳理知识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经历着悠久的历史,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传承下去。太极拳早已是名扬内外了,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太极拳的身影,可见太极拳的影响力是多么的深远。

太极拳有很多的门派陈、杨、吴、武、孙, 各门各派多互不相能, 但有相同之处。

这段文字摘自李雅轩弟子何其松徒孙萝卜酒写的文章,那文章写的文字优美,文笔流畅,又因涉及李雅轩及其门徒之间关系,及提到李雅轩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故在网上流传甚广。其实其作者不过也是贬人褒己,扬何抑林,从其文章看,何其松同林教头的感情相当好,常常在一起饮酒作乐,谈论太极。但他二人的徒子徒孙,却也是看对方不顺眼。何其松的功夫好主要是名字起得好,何其松,练太极的只要能松,再肯下功夫,就一定会有好功夫。林教头功夫好,是事实,是不是李雅轩的正式弟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李雅轩的太极功夫。多年来林教头高举李雅轩的大旗,捍卫杨氏拳的尊严,没功劳亦有苦劳。林教头发过的人很多,包括一个很有名气的掌门人,也被林教头一掌发出丈远。

全世界有上亿的人在练太极拳,杨氏太极好比体育,武氏太极好比文化,陈氏太极好比历史,吴氏太极好比艺术,孙氏太极好比宗教。

说孙氏太极是宗教,主要是因为孙门的人认为孙氏的创始人是天下第一。太极拳功力能体现高低。

不过孙录堂的功夫早在其练太极之前就已形成,孙录堂是真正的天才,假如他当年练得是少林拳,他可能仍会是天下第一。

说吴氏太极是艺术,是因为吴氏太极讲究斜中寓正,从拳架上看,这是吴氏太极的特点。吴氏太极以柔化著称,南派的吴氏太极极为优美。张义尚认为,在所有的太极拳著作中,徐致一写的好。徐致一写的吴氏太极拳,不讲八卦,不说阴阳。不谈玄,不讲道。讲生理,谈心理,讲技击亦谈健康。谈力学,讲科学,条理分明,深入浅出。是明白人讲明白事。不误人子弟不吹牛。

陈氏太极是历史,陈氏拳古朴而不失含蓄,手上一连串的小动作,脚下走的却是大枪步,陈氏拳属于古代太极,以身带手,甩放弹抖。有内功的人打起来是太极拳,无内功的人打起来就是炮锤拳。陈氏拳讲究四大块放松,(两膀和两胯)能放松的人打出来就是太极拳,不能放松的人打出来就是炮锤拳。杨氏拳脱胎于陈氏拳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后来也有听到类似的问题,也有人练太极拳时呼吸配合动作,结果是口吐鲜血。

高手们在盘练太极拳架的时候,呼吸和动作一定是相互配合的。

但这需要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完全不考虑呼吸问题,因为在你能够尾闾中正之前,你要注意收尾闾,收小腹,这时你的气是向上提的。第二个过程是在你的尾闾中正之后(能做到尾闾中正已是太极拳的中级水平),你要把你的小腹松下来,不用再提气,呼吸开始深沉,但仍是顺其自然。第三个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你的动作已经和呼吸配合在一起。但这需要你要有真腹式呼吸的基础。(假腹式呼吸是没用的。顾留馨在其(太极拳术)中讲授的是假腹式呼吸。)

杨氏太极拳是体育,现在练太极大多是为了健身,要健身自然要做体育运动,于是大家都练杨氏太极。岂知杨氏太极是内家拳致高无上的精华。但杨氏太极又是太极拳中难练得一种。于是因缘成熟后,有的改练孙氏,去学宗教,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孙氏父子一样以武入道。有的改练吴氏,学艺术,以柔克刚。有的改练陈氏,学历史,想学陈发科一掌将对手贴上墙壁。陈氏拳能有今天的地位,不能不提到陈发科。而陈发科好的徒弟是吴氏门的李经悟,(当然还有我师傅及我师傅的师弟)。李经悟武功好武德也好,李经悟认为:世上没有天下第一的武功。怎么证明你天下第一?你与天下所有的高手都比试过吗?无法全比试。当然也就无法证明你无敌手。李经悟精吴陈,通杨孙。就是不练武式。

武氏太极是文化。五大门派,练武氏太极的人少。只有极少数人对武氏太极感兴趣,因为练太极属于练武术,没必要去学文化。而武氏太极却象征着文化。其实杨氏拳与武氏拳有极强的互补性,学体育的一定要文化过关。杨澄甫十大弟子崔毅士,董英杰都是先练武氏,再入杨门。武氏太极由武禹襄所创。在现代太极拳的历史上,重要的人物,第一是杨露禅,第二就是武禹襄。

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注:太极者,实无太极,是名太极也。用宋朝人搞得太极图说,来讲太极拳,是一种陋习。也是一种时髦,好像谁不讲谁就是傻B。其实太极拳跟太极阴阳八卦无直接关系,自从周敦颐搞出太极图说之后,宋朝就国运衰败,先被金人欺,后为蒙古灭。现在韩国人用太极图做国旗,阴阳二气变成了阴阳怪气。看来南北韩统一之日永不会有。郑曼清是易经mansion88 app ,所以郑在其郑子太极十三篇中也讲易经。但郑在其书中指出,太极拳重要的是松。郑言:按松之一字,为难能,若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耳。《太极拳论》全篇无一松字,故全篇所谈皆末事耳。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注:此老生常谈,武术之道,动静开合也。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注:无过不及,乃中庸之道,随曲就伸指不丢。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注:讲比手中要不丢不顶,顺背指优势劣势。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注:散手须急应,推手可缓随。陈克夫吴公仪之战,只见急应,不见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注:有功夫就理为一贯,没功夫就理为好几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注:这几句话相当重要,其中懂劲一词已成为太极拳专业术语,为太极拳练习者所走必经之路,懂劲由着熟而来,懂劲之后再求阶及神明。用力之久指用时之久。但何为懂劲呢?只有懂劲者知之。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弥长,退之则愈促,注:此皆太极拳的用法也。虚领顶劲,太极常讲,气沉丹田,是为共法。之后各句,是懂劲后的表现也。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