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关于对太极拳松柔的探讨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讲究的就是松柔,其中的以柔克刚就充分的说明了太极拳的中心思想,想到达到这样的水平,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掌握的了的。正确的理解松柔的观念是掌握它的前提。所以先从认识开始。

太极拳是养生与技击方面是实践功夫,主张以柔克刚。

高度成就要达到无为无不为,这就有点玄了。

它内中确实蕴藏着深刻的哲理。这是它不易为人所理解的原因。因此,凡是违反了松柔这一条原则的,都不能称为太极拳,至少不是“正品”。

可以说太极拳的灵魂就是松柔,在我们练习太极拳中,都在不断的追求松柔。

一般人所谓的“放松”,在拳中称为懈,是一种拳病。在熟睡的时候就是懈,不是我们所要求的松柔。在拳中除了高度柔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条件综合在一起,如稳、慢、圆、匀、完整和想象力等。

太极拳要求的放松,只能是在尽可能少用力的情况下,通过思想意识的作用,来逐渐达到大限度的柔软,是从轻走向松的。凡是习惯于用大力的,就永远不可能松柔;对松柔的理解,容易发生偏差。实践起来多障碍,也多歧途。真正松柔了,要令人感到柔若无骨,才是对的。

从我们练太极拳的人看来,一般人都是僵硬的,不仅向躯干远远不松,四肢也不松。就原因,大概一是缺乏柔软的训练;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硬力的结果。

我们可以讲太极拳的柔软,也能看作是人的一种本性。

它本是与生俱来的。在婴儿时,一身柔软极了,无奈后来给生活、工作慢慢地“改造”得僵硬了。我们学太极拳,就是用一套特殊的理论和方法,把僵硬了的身体又改造转来,使它永葆婴儿时的柔软灵活。俗话说,“返工的活路不好做”。这工程的确“浩大”而艰巨。一要明师指教,二得流不少汗,三还得费些心血动些脑筋。万幸的是,苦中有乐,而且其乐无穷。否则,真要令人望而却步,宁肯僵硬一辈子了。

如果从小的时候(十岁左右)就开始学太极拳,天赋的柔软还未丧失殆尽,上述的“改造”还未完成,无需做大量的返工工作,可只在柔软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其柔软的程度和提高其柔软的质量,无疑地,定会多诞生一些太极拳高手出来。

太极拳要求的柔软,是各关节灵活之后,互相巧妙地配合,互相呼应。而不是腰要弯得如何低,或要反向后弯(如杂技演员口可以衔花之类),也不是脚要跷得如何高,而是要全身的配合要恰到好处。这说来简单,多少人辛苦练拳一生,都未能取得成就,真不知磨死了多少英雄了!

按杨、吴两式太极拳,都很强调以柔克刚,在技击上以一法应万法,一律归之于听劲。只有全身轻柔了,重心才会降低,应敌的杠杆力臂越长,越能收到省力的效果,自身也才会越稳,触觉才会越灵,听劲才会准确,才能化劲令人不知,发劲使人莫测,才能出现精彩的打击效果等等。可以说,太极拳中的一切巧妙和健身的效果,都是由松柔而生,或从松软转化而成。这既完全符合以柔克刚、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也符合唯物辩证法,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从理论上说,确实很高,但是它太难,不容易松柔得合格。所以向来都认为太极拳高妙难成,成则无与伦比。

正因为它短期内难出成果,急于成“杨无敌”的心又太切,一般人认识不真,就想抄近路。例如,先前学过八卦的,就将八卦塞进太极拳中,认为“太极拳凶,加上八卦岂不更凶!”学过炮捶的、罗汉拳的,其他硬功拳的,统统往太极拳里塞,太极拳的名目就一天天多起来,什么五行太极、八卦太极、罗汉太极之类,弄得太极拳面目大变,千家万户,真假难分、名实不符。这是太极拳的厄运。

假的,有力的在外行看来,常比真的好看些。

柔柔的,朴素的才是真的。

因此,凡是有利于全身放松的方法,都能促进功夫的进步。一切用力导致紧张的方法,违反了“轻”的原则,都对学拳不利。

会了太极拳,就能随时随地运用太极拳的原理,细致地对待一切工作,有助于克服主观主义。在日常生活中,能以整体的力去替代局部的力、以软弹力替代撞击力、以柔劲替代硬力,能事事如此,才算真的懂了太极拳了。我们将少受一些不必要的辛苦,享受到更多的乐趣,生活就更为可爱了。真是一通百通呵!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