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了解关于太极拳的含胸要求

太极拳的练习方式有很多,每一种方式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其中也包括要点的练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关系。都是相对立的,不是单独的存在的,我们都知道,练习太极拳需要的是认真和长时间的练习。

在太极拳的要点中,很多太极拳者都不能去很好的把握,这是很重要的。

含胸拔背.有的书上称为“涵胸”.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含胸拔背.是太极拳中特别强调的基本要领。在练拳的实践过程中.含胸和拔背是一对矛盾:含胸.就容易驼背;拔背,就容易挺胸。在现实中.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很多人练了几十年太极拳,还是像没有练过拳的人那样“自然站立”.或者“含胸驼背”!

讨论这个问题.必须究其原因.知道为什么要含胸拔背。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在太极拳中呼吸的要求重要的含胸拔背。

《武当三丰太极拳》一书的作者刘嗣传在书中说:“双肩关节松沉.两肩头微向里扣,其气自归于丹田,胸感空虚.背肌圆撑.有宽舒之感。反之,挺胸则气悬胸满.逆气上行难归丹田。”这段话说得很有道理。武当道家向来善于炼气。他们的体会体现了其传承积累的经验:含胸有利于行气。在佛教的“七支坐”中.也有开肩、含胸的要领。可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传统炼气法中.都有类似的要求.说明了“含胸拔背有利于呼吸”这个结论的合理性。

其次.含胸拔背是劲整的要求。刚柔兼济方为劲整。纯柔无刚.会松懈无力:纯刚无柔,劲力缺少变化。这些都不能称为刚柔兼济。刚柔兼济不仅体现在劲力的变化形式上.还表现在自身形体、筋骨的状态上。含胸拔背的要领.很好地解决了身体阴阳刚柔的关系。太极拳的劲力是从下而上传递的.

所以太极拳要求人的身体上虚下实.含胸拔背是保持身体重心稳定的必然要求。

在太极拳的前辈中常会提到太极拳的拳劲来自脚跟。

主于腰间,行于手指,发于脊背。”这就是说,在太极拳运动中,人体的重心要下沉。如果是胸式呼吸.上身就相对僵硬.气就容易上浮.会造成下盘重心不稳。只有做到含胸拔背.才能形成腹式呼吸.从而保持上虚下实、重心稳定。含胸拔背是一个整体化的动作,它不仅内含中正之劲.还是一个蓄劲的过程.在运动中能为身体不断提供能量.以完成劲力从脚跟到手指的传递。

第三.也是重要的一点.含胸拔背是太极拳整体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不仅要求刚柔兼济.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意、气、力的合一。太极拳宗师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这句话是说在习练太极拳时不可执著于气与力,身体的姿势是影响气、力相合的关键和体现内在关系的重要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身体的要领如果与气、力相合的原则相左.就会造成气滞的后果。比如在运动中运用胸式呼吸或者夹肩、耸肩.就会与太极拳通常要求的气息下行的要领相悖,使身体重心上浮。气、力不和.又会“心静”.从而影响了意、气、力的合一。

对含胸拔背的错误认识大致有两类:

一种可以概括为“自然说”.即练拳时站着不动.保持自然站立的状态:另一种可以概括为“合肩说”.即要求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敛。

根据人体生理的构造.上述两种说法.都没有合理地解决“含胸”“拔背”这一对矛盾>

“自然说”.实际上就是保持站着不动的自然状态。那么,什么也没有做,也就无所谓含胸拔背了。

“合肩说”.实际的效果因动作程度的不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夹肩、颈部僵硬、胸部骨骼和胸部肌肉紧张。而且,“两肩向前合”的动作.必然造成耸肩的结果。在合肩的同时,也失去了沉肩坠肘.这样会顾此失彼。更不能兼顾太极拳要领和运动的整体性。

许派太极拳对含胸拔背的具体要领如下:

1.沉肩。肩部放松.并且向两边撑开,肩部动作如同扩胸运动时肩部的状态。

2.放松锁骨。

3.胸骨内收。随着胸肋关节向内运动,胸脯由挺起凸出的状态,成为胸骨和肋骨内收、内敛的状态。实际上这是胸肋关节向内运动使胸廓撑开的状态。在人体解剖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胸肋关节位于肋骨与胸骨的结合处.胸肋关节是人体运动幅度小的一组关节.只有当你有意地做挺胸“一”字线含胸运动时.才会感觉到胸肋关节的运动。没有胸肋关节的运动,就不能做到含胸拔背。

4.随着胸肋关节向内运动.肋骨由上向内向下放松,将肋骨向侧面、后面撑开。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注意胸肋向前撑开.形成挺胸,从而形成胸式呼吸。含胸造成肋骨向侧、向后扩张.可使胸腔容积增大.背部饱满而浑圆有力。

5.脊椎骨由下而上一节一节向上挺.似有拉拔之意,使肋骨、双臂、头部有所依附而浑然一体.有八方支撑之劲。

6.含胸拔背,是胸腹放松、背后撑圆,即前松后紧的状态。

7.含胸拔背.是与沉肩坠肘等其他要领相互统一、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