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简述在太极拳运动中的思维

在太极拳的运动过程中,不仅与人的“记忆”存在关系,同样也与我们的思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今天小编就从太极拳运动中的“思维”的角度,来为大家啊介绍相关的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太极拳研究学习可以有所帮助。

我们对于太极拳的理解需要从深度和广度上去把握。

有位太极拳家回忆学拳初期曾走过一段弯路时说,当他不费思索地盘完拳架后,便满足于现状,对于太极拳本质的东西则往往忽略,仍长期停留在一般运动的水平上。

内功拳其形、外功拳其实;后甚至连外表拳式姿势都觉得别别扭扭的。原因何在?很明显:缺少运动思惟。以后,他“对于前辈著作每常用心思索,一有心得即付诸实施,得俾益”,终成方家。所谓“用心思索”,即运动思惟。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以运动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确实,太极拳精髓全在内(理),而外(式)只是手段,不但能“形如搏兔之鹄”还能“神如捕鼠之猫”,就得启动运动思维,这实在是一条颇具价值的经验教训。

太极拳运动思维产生并发展于运动实践。太极拳名称虽玄乎而内容却是朴实的。

它的每一条行拳原理,每一个动作规范,都以人的自然安适的姿势,以成功的经过检验的技击,以美的形态作为土壤,作为感性材料,都植根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太极拳的学习,很讲究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技巧。

太极拳师只有去从事这个拳种的锻炼并受其影响时,才能把思惟这一特殊的独立的智力活动溶入运动实践,反过来,通过思惟概括出来的对太极拳的认识结果,还要应用到锻炼实践中去,以进一步发展思惟。

上文提及老拳师的“一有心得即付诸实施”,正是对实践——思维——实践……这一心理活动链条式结构的极好注脚。

太极拳运动思维是一个高级而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概念、判断、推理、想象等等。

比如,太极拳之所以形成各具特点和风格的流派。或舒展、或紧凑、或刚柔并济、或灵活轻捷。

原因之一,便是太极拳家们在思想上把太极拳整体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区分出来(分折),再加以结合、强化、系统化处理(综合),这样便有可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同异,从而分出杨、陈、吴、武、孙等各系各类拳派(比较)等等。

再如,太极拳中不少以动物技能和人与动物关系为基础的象形动作的创造。如金鸡独立、白蛇吐信、野马分鬃、弯弓射虎、揽雀尾之类,便是创造思惟的结果。它是在发现人及动物运动的事实与规律之后,通过联系想象和构思,利用人的自身形体动作来表现的。

太极拳运动思惟所解决的:

一是对太极拳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如太极拳发劲原则是将全身运动之力集于一点瞬间爆发,太极拳家经多次直接感性实践之后,经过思惟总结出“力发于跟,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等发劲原理。

其它,诸如对气、意、身、心、劲、神等根本要领的本质系统理解,也都离不开运动思惟。

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心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等典籍,就是前辈武术大师集若干代、若干人的运动思惟之大成,用以解释太极拳本质的书面结晶。

二是解决了对太极拳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的认识。如为了达到练拳强身健体的生理目的,在形上总结出中正安舒、虚实转转等动作规律,以期身躯自然,劳逸交替;而在神上则总结出意气合一。

精神内敛等神经活动规律,使人始终保持镇定的生理状态。而只有形与神、上与下、内与外及各部位独立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相互呼应,默契配合,全面作用之后,太极拳的整体功能才能体现出来。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