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如何理解太极拳中的中与重

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需要重视“中”和“重”的特点和运用,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这两个字的运用,希望对大家学习太极拳能有所帮助,并且在今后的时间里需要大家多加练习,相信以后大家一定会练好太极拳的。

中与重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然后才能做进一步的了解。

“中”是指练太极拳时的身法要立身中正。“重”是太极拳动作的重心转移应稳重、厚重、持重,避免双重。

人体在静止状态站立做到“无前,无后,无左,无右(无极状态)”时,就达到了“不偏不倚”,假如前方有了“重”的感觉,这就说明身体前“倾”了,反之则是后“仰”了,假如左侧有了“重”旳感觉,那就是左“偏”了,反之则是右“倚”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这个度,这样我们才能学的有效果。

而这种“不偏不倚”做到了,就达到了“无过不及”的标准,将“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标准做到了,就自然达到了“立身中正”。将这种“立身中正”做到“放松,自然”,就达到了“中正安舒”的太极拳极致标准。

《太极拳论》说:“立如平准。”陈鑫也说:“拳者,权也。”平准就是我们常说的秤,权就是秤砣。陈式太极拳等于同时用了两套秤。手等于普通秤上的砣,它的作用是拨转对方加在我方某个肢体方面的力量,能够引进而落空。

膝则等于天平点上的砝码,对方来力在我左肢,我方以左膝上提以引化来力,同时我右膝下沉以加强身体的稳度。这种动作同于杠杆原理。

可见,学习太极拳和物理是有相当的联系的,我们平时需多加强理论学习。

劲上领就是支点,对方来力就是重点,我方的手和膝就是力点。不过它和我们日常用秤称物的目的不同。称物时要求力点和重点平衡。

在拳法上,则是对方力大则减少力点使它落空,对方力小,则加强力点使之反转回去,但都必须配合自转的顺逆缠法,适当地滚动摩擦,才能发挥借劲与截劲的作用。

太极拳的重应稳重、厚重、持重而勿双重

稳重是指太极拳的动作稳而不迫,重似山峦;稳重能固本壮根,必无轻佻、轻浮之病。

厚重是指太极拳的动作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厚重则能从容沉静,必无轻躁、轻薄之虑。“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持重是指太极拳的动作灵活轻快,无轻率妄动之举。能持重,则能动而有定。能持重,则能做到“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捕鼠之猫。静如山峦,动如江河”。

双重是指身体一侧手足上下同实。造成双重,必然导致手法引化迟慢,步法转换失灵,招法难以施展。欲做到不犯双重,不丢不顶,全在周身上下相随的螺旋运动,变化的方向、时间恰到好处,无过不及。手实足虚,也就是彼刚我柔,避免双重。但我手的实是对方加在我方的劲,我以自转引化,仍然是虚中的实,而以柔对刚。

如何用身法“转换”重心,而保持身体的中心“不偏不倚”呢

试试看:在迈右腿时,身法左转,松沉折叠左裆(使左大腿根内侧跟小腹左侧夹紧)塌稳左腿站立,这时身体的“重心”在其“中心”不左移左偏的状态下,就可自然地被“转换”到左腿,而右腿就可“前进”或“后退”自如了。

在迈左腿时,身法右转,松沉折叠右裆(使右大腿根内侧跟小腹右侧夹紧)塌稳右腿站立,这时身体的“重心”在其“中心”不右移右偏的状态下,就可自然地被“转换”到右腿,而左腿就可“前进”或“后退”自如了。

我们再来看“板车”(地排车)在载物行进中,遇到上坡或下坡路时,其“重心”是怎样调谐(转换)的?

“板车”(地排车)在载物时,人们是将所载物品均匀地装载在车板或车箱中,必然还会试试“前沉”和“后沉”。前沉时(前部双重时),就往车板(箱)后部多装点;后沉时(后部双重时),就往车板(箱)前部多装点,直到找到(随遇平衡)不前沉也不后沉(中正时)的感觉时止。

在行进中遇到上坡路时,就很自然地将车把往下压,将板车(地排车)的“重心”通过车轴转换到车前部;遇到下坡路时,就很自然地将车把往上抬,将板车(地排车)的“重心”通过车轴转换到车后部,而车和货物的“中心”始终保持在中间(车轴)部位。

绝不会中途遇到上坡路时,就将货物往车前部搬;遇到下坡路时,就将货物往车后部搬;更不会以移动车轴来调谐其“重心”以保持“中心”的稳定。

总之,稳重则根固叶盛;厚重则沉而不浮; 持重则灵变有定;双重则寸步难行。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