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浅析太极拳打手歌如何理解

学习太极拳的相关知识,我们必须要学习它的《打手歌》,当中简约的几句话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特点和精髓,所以说我们要想学好太极拳,就得从《打手歌》学起,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学习太极拳的效率,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打手歌》的由来和相关内容。

《打手歌》早见于1880年和1881年永年李亦畲先生(1832-1892)手书的三本太极拳谱(史称“老三本”)中。原文是:“拥搬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虽然只是六句,但含意深邃,是指导太极拳爱好者研习打(推)手的要领和运用变化的经典之作,深受世人推崇。今略作注释,供练习者参考,并就正于方家。

拥撮挤按须认真

此句说明:

1、打手的形式是由拥报挤按(内含采捌肘靠)八法组成。

八法的使用,在太极拳中是非常重要的,各项技法随处可见。

2、如欲掌握打手的要领和技法,必须认真研究熟习八法。何为拥,如何搠?何为搌,如何搌?等等。

对八法要一招一式,清楚明确,认真练习,先要心知,进而身知,先求招熟,再求懂劲。劲是由招法与感觉共同锻炼而成,就招而生劲,藉劲以用招。招形诸外,劲蕴于内,招是劲的载体,劲是招的实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乖离。八法融合八劲,如能做到招不虚发,劲不落空,说明认真研习八法、八劲已有成效。

如欲掌握八法、八劲,首先得做到身法正确,拳势规范,如果没有较好的太极拳功底,是不易通过打手锻炼就能正确地掌握八法、八劲的。练习打手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从顺遂入手,循序渐进,做到运劲如抽丝,连绵不绝,才能“上下相随”。

学习太极拳,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

上下相随人难进

“上”指上肢对拥拔挤按采捌肘靠八法的运用;“下”指下肢进退顾盼定五步的运作。太极拳打手是一整体运动,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由八法和五步组成的十三势打手是一整体结构,既要势势清楚,又须互相连贯,才能上下相随。

对其具体练法,武禹襄先生在《十三势说略》中指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其根在脚”,要用意使脚心涌泉穴与地面相互吸引,日久两脚自然有根。根是本,宛如树木本固而枝荣。“发于腿”,双腿要分清虚实,弯曲合度,转动灵敏。膝部要正,要松活自然,重心沉稳于实腿,劲贯于涌泉。

举步轻如鸿毛,落步稳如泰山。如做弓步前腿膝盖骨不可超过足尖,小腿垂直以七分实力,如直向地下栽物。后腿为虚要有弹力,用三分活力向前推进。“主宰于腰”,腰为中枢决定发劲之方向远近高低,故手足要随腰胯走转,不可自动。“形于手指”,根在脚,达于手。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脚、膝、胯、腰、背、肩、肘、腕、指九节劲要节节贯串,意、气、劲顺序运行,宛如抽丝,连绵不绝,完整一气,周身一家始能“上下相随”,向前退后得机得势。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此两句讲实际应用、打手的技法特点。“四两拨千斤”一词,在汉语中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其它武术和别的行业也都有此说法,凡是用较小的力量克服较大力量的都可谓之“四两拨千斤”。《打手歌》中说的“匹两拨千斤”之前要予以“牵动”,这是它的特点,研习者应予重视。“牵动。就是牵引,在“拨千斤”之前,要顺其力牵引移动其着力点,改变来力方向,使其落于空处,造成对方重心倾斜,立足不稳之颓势,我可收以小力胜大力之效果。

引进落空合即出

此句承上句“牵动四两拨千斤”,所收之显效,进而阐述如何发放——“合即出”。这句话的重点是“合“,与人打手竞技要掌握对方的攻防虚实,如同音乐的节拍必须相合。如何掌握对方的攻防虚实,要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务“要从人,不要由已”,随曲就伸。形体动作固然要与对方合拍,就是意、气、神、劲也要与对方合拍,丝丝入扣。武禹襄先生说“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对彼劲之轻重迟速,劲源走向,做到无微不觉。无处不懂,走化来劲使之落空,迅即发.放,要“发劲如放箭”,“沉着松静,专主一方”(武禹襄语),切忌犹豫不决,丧失战机。

沾连粘随不丢顶

沾连粘随俗称“打手四纲”。“沾”,接来手要准,落点要轻,相触不重,如同“沽农欲湿杏花雨”。轻则灵,灵则变,在轻沽微触中随来势而动,运用提上拔高之技,促彼立足不稳,丧失重心,顺而发之,彼必跌出。

“连”,如磁石吸铁,彼进我引,彼退我随,彼手高我手也高,彼手低,我手也低,缓急相应,随人所动,意在人先,遇力即走,逢隙则入,似牧童牵牛,相行不散,切忌游离散乱。

“粘”,与人打手如鳔似胶,相揉不硬,如蛇缠物,咬住不放,顺来逆往,以轻制重,控制对方三节,使其不能走化,迫其败北。

“随”,随人所动,形体动作固然要与人合,意、气、内劲也要如影逐形与人相合不悖,能与人“合”,才能因势变化,借力发人。

欲正确掌握“打手四纲”,须避四病——顶、匾、丢、抗。“顶”,纯刚无柔,持力相拒,不知走化,周身僵滞:“匾”(偏)身躯不正,重心不稳,手法散乱,拙于应付;“丢”,不能连随,又无粘劲,人退即丢,疏干攻守;“抗”,用力抗拒,以实御实,较顶更甚。顶,抗失之于过,易被对方借力牵动。匾、丢失于不及,易被对方压匾发出。怎样补救四病,“人刚我柔谓之走”,可不顶不抗。“我顺人背谓之粘”,可不匾不丢。

在研习《打手歌》的基础上,爱好者还可以进一步研习武禹襄先生的“敷、盖、对、吞”《四字密诀》,李亦畲先生的“擎、引、松、放”《撒放密诀》,郝月如先生的“引、化、拿、发《四字要诀》,以及后世诸多名家研习打手的文章,来丰富充实自己。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