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浅谈在太极拳中力学原理的运用

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我们是需要把握好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当中力学的知识在太极拳的运用中较为突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谈谈力学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大家通过本文可以对太极拳有进一步的认识。

太极拳是一门以技巧为主,力量为辅的武功,对此我们需要掌握技巧,并且要明白当中力学原理的运用。

太极拳名家说:“太极拳运劲与力学,丝丝入扣,发乎自然。从来太极拳原理,不易了悟,以至尽人发生疑义,今以力学释之,太极拳虽导原于哲学,且可证之于科学也。”

拳势的弓步、半马步、虚步、川字步、仆步在定式和行步中都不能踏成两脚跟(底边)相距成为直线的步子,步型的前后两脚跟相距,宽距大约20至35厘米(视身高而定),这样练法会增加下盘底面积,提高身体站步的稳固性。

由此可见,步距的控制,是可以保持好我们身体的稳定性的。

物理力学告诉我们,一个物体要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应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一是物体的重心必须落在支撑面内。

二是重心离支撑面越低越稳定,但是人体不是物体,拳势下盘的步型站得过低就会使膝盖等部位出现僵硬,诸如虚实转换、刚柔相济的动作变化跟不上。

在行拳走架中,我们也要注意重心的控制,尽量放低。

三是支撑面的面积越大越稳定,但是人体不是物体,步型的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不利于身势松沉和重心稳定。

所以说,既要考究力学,又要练拳求中,求中是练拳的重要内涵。

平衡重心

平衡中心是太极拳技击的中心环节。物理学告诉我们;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叫平衡。在哲学上则指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统一。平衡和运动不可分,在绝对的永恒的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的暂时的静止和平衡。

太极拳为整体力的发放并攻防兼备,首先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平衡对于稳定重心较为重要,因为只有稳固的中心。才能击倒对方,而自已不会失重、失手、立于不败之地。掌握平衡,保持中心稳固,成为决定技击胜败的关建。

四两拨千斤

高度功力与技巧相合的“四两拨千斤”,不以拙力胜人的有些动作体现了杠杆定律。杠杆的受力点称力点,固定点称支点,克服阻力的点称重点,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称重臂,当力臂大于重臂时可省力。

比如,为什么园林工用剪刀修整树枝那么省力?磅秤称重的增砣虽小为什么能压千斤?这就是当杠杆所受作用力和所克服的阻力在同一平面内时,作用力和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和重臂的乘积;当力臂长于重臂,作用力小于阻力时,必然省力的简单原理。

太极拳的发劲,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这样身体的腕、肘、肩、髋、膝、踝等几大关节接牢连在一起,就相当于增加了力臂的长度,全身组成力臂,脚是力点,肘、腰尾骨、膝可做支点。

根椐拳势和对方态势的不同,灵活变换重点支点和力臂。“手脚齐到,方为真”就有几个接触点同时发劲的拳法。

另外,太极拳发劲的作用特征,是攻击对方中心掀而挫之,拿法中主要拿住对方中心劲路,以梢节制末节,同样是发挥杠杆作用。

延时加速使太极拳威力倍增。太极拳的劲道、技法符合牛顿第二定律“动量的变化相等于力与时间的乘积”的原理。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使对方身体发生加速运动。

太极拳的诸多刚揉相济,沾连粘随,只要与对方接触,一搭手就粘住,利用摩擦力抵住其重心,不是立即收回,而是继续不断加力,直至使对方跌倒,这种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并使对方身体发生加速运动的结果,被打击的力度大,伤害重。

太极拳技击讲究内外合力,拳势动作符合合力的原理

练习太极拳者,总以静待动,并不抢先出手,即使出手在先,也只是引人出手,以便在接触中凭感觉去探知对方的虚实,然后乘机而作;如无机可乘,便立即变换手法,宁可一变再变、只化不打,绝不冒昧进击,以图一逞。

当然,功夫较深者,也能一交手就击中对方弱点而使对方跌出,但在原则上,总是以利用合力,牵动对方重心为上。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