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科学依据吗

很多打太极拳的人会很注重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大的特点就是意识、呼吸、动作这三方面,那么这三方面有科学依据吗?太极拳教程中有提及吗?那么今后在打太极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小编就带您看一下太极拳吧!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科学依据吗

长期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注重的是意识、呼吸、姿势三个要点紧密联系,外形舒展,心静神聚,用意控制力,呼吸自然顺畅等协调配合。

要领掌握得越好,运动达到的健身效果就越大,从而证实了几百年来,人们从锻?B6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太极拳运动要领具有科学的生理学基础。

学习太极拳,熟习套路是人的大脑皮质通过条件反射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而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之一就是大脑皮质必须处于良性兴奋状态。也就是只有当大脑皮质处于兴奋性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的良性状态,才易建立起条件反射。

心静、神聚正是这种状态的反映。

初学者动作不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领悟,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逐渐形成。

经纠正错误,抑制过程深刻加强,大脑皮质活动由泛化进入了分化阶段,基本掌握了心静这一要领,动作比较连贯、圆活,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经过反复练习,认真体会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对任何微小的错误动作都给予纠正,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集中、更精确,做到心静、神聚。同时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进一步与肢体肌肉的运动协调配合,动力定型进一步巩固,这时不需要去记忆套路顺序和思索技巧,动作显得优美,轻松自如了。

在传统的武功当中,都非常重视下盘的练习,走步就是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拳谚云:“未练拳,先练脚”。脚上的功夫,动作简单,在没有手上动作干扰的情况下练,用心专一,更能练得细致,练得其法。到练手上功夫时,有坚实的脚上功夫作基础,就能事半功倍。先练脚是一条练拳的捷径,学太极拳也应如此。

脚上功夫主要是通过站桩和走步两种形式练就。站桩是走步的基础,走步是站桩的后续。

走步,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在简单当中也蕴含着很多技巧和要领。

走步就是选取拳式中的进步(上步)动作连续进行,一步一步往前走,可以随意转弯。但它与平常走路不同,其主要区别是:平常走路,身体重心垂直点是不停的向前移动的,走步则不然,其重心垂直点在单脚立地时是不能移动的,只有两脚站立并转换虚实时才移动。

太极拳对走步的要领,概括起来是:轻灵、稳实、富有弹性。每走一步,两脚着地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一只脚(虚脚)在空中缓缓的匀速运行,另一只脚(实脚)则在虚脚提起经身边往前提膝的过程中,身体要同时匀速地上升作配合,在迈出落地的过程中,又要沉身作配合。步幅要由小而大,量力渐进。

腿力是练好走步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笔者曾教过很多学生练走步,其中不少原来腿力强的反不如有些腿力弱的进步快,成功大。为什么?因为走步的用力是功力(在贯彻行功要领的前提下用力),不是自然力(拙力),自然力要通过锻炼才能逐渐转变成功力。原来腿力(自然力)强者,往往持力蛮干,只顾形式,不顾要领,这样,自然力向功力转化的进程便延长了。可见腿力强只是有利条件,因此,练腿力重要的还在于贯彻要领,练得其法。

可见,腿部力量的学习在太极拳的走步学习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拳术运动中,身法,手法是建立在桩步这个基础上的,桩步不得法或者功力不足,身,手的动作必然受其影响。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由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心于腰腿求之。”可人们练拳出了毛病,却往往向着身、手上去找。笔者曾帮助过不少拳友纠正练拳动作,初时也是一味注意其身、手上的毛病,哪式不对便纠哪式,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收效甚微,即使今天改正了,明天又变样,反复改,反复变,不能巩固。后来才逐渐发现们身、手上的毛病,总是出在独脚支持平衡这个时候,显然是脚腿功力不足所致。

太极拳的步法分进步、退步、左顾、右盼及中定5种。本节提出来专练的走步,是其中的“进步”一种,因为进步一法是基础,配合进步的拳式也多,掌握了进步一法,其余4步便容易了。进步的形象犹如猫走路一般,故有“迈步如猫行”之说。兹将其具体作法及要求图说如后:

(一)设从预备式(无极桩)开始,如欲进右步,先把左脚尖外

撇30度至45度,随即将身体移于左脚承担,屈膝坐实,使全身稳立在左脚上。

(二)承上动不停,提起右脚移于左脚内侧

(三)承上动不停,右脚继续以膝领劲将膝提高至与胯平

膝部以下的小腿及脚部要放松,听其自然地垂吊着。随着提膝动作,身体自然略微上升。

(四)提膝到位后,随即伸腿出步

在出步的过程中,脚尖逐渐由垂吊朝下状态翘起朝上,同时,由脚跟领劲向前蹬出。

(五)出步到达目的后,脚跟先落地

随着出步、落地的动作,身体自然略微下蹲。这个下蹲幅度应与前面提膝时身体略升的幅度相等,两相抵消,从而保持在整个走步运动中的立身高度不变。前脚落地,不要与后脚摆在一条直线上,而要左右分开约两拳宽的横距,以利于站稳。

(六)承上动不停

即由前腿弓、后腿伸,并以后脚跟蹬地发力(力发于跟)把身体推进。同时,前脚逐渐由脚跟着地变成全脚着地。进身到位后,即成弓步式。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