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最要紧的是要练三样东西
太极拳处处皆是力,太极拳的出力原理符合力学原理。太极拳的好处被人们证实,就是因为太极拳对人们的健身有很好的疗效,太极拳的特点在力上,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太极拳的力学原理。
太极拳力学原理
掌握好太极拳的力学原理,对技击有非常大的帮助,技击是太极拳力学的体现。
技击练的无非是化与打,就像矛与盾,太极拳,提出了化与打的新概念,而这个概念更符合技击道理。
我举个极端的例子,那就是子弹打钢盔的例子,从理论上讲,没有人能练出像子弹这样的打击力,但从理论上讲,人是可以练出像钢盔一样的化解能力的。
子弹虽很渺小,但是具有很大的力量,子弹打在不同的地方产生的力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不同的受体,子弹终到达受体的力量为几公斤到上万公斤不等。子弹打在钢板上和打在水里所产生的力是不一样的,根据公式(重量*秒速/秒)。
一颗0.05公斤的子弹以每秒600米的速度打在钢板上,子弹与钢板接触后速度停止为零的时间约为0.001秒,那么,子弹与钢板瞬间产生的撞击力有3万公斤。
如果子弹打在水里,那么子弹接触水后停止为零的时间约1秒左后,那么一秒后子弹的撞击力量却只有30公斤了。对抗,就像子弹打在钢板上,不抵抗柔化,就像子弹打在水里。
力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牛顿发明了力学,就是在生活中的小细节发现,因此无处没有力的存在。
我们以子弹打钢盔,如果正面打钢盔,子弹是可以射穿钢盔的;但如果子弹从钢盔的侧面打过,钢盔就能承受小的力使子弹改变方向朝另外的方向飞去。这个理论也被太极拳用在对于打击的化解上。
再如果,子弹打在半圆的一个边上,则会顺着半圆的弧形改变方向,画一个半圆朝着射击的方向飞来。练习太极拳要是能练出这样的半圆劲来,那么什么东西到你身上都会回到他自己身上了(当然这是理论性的)。
我暂且不说我前面提到的内核圈、外护圈、感应圈问题,这章我将力、速度等数字化,以数字的方式来讲解的技击与化解。如果一个人的臂膀重量为10公斤,通常拳头接触身体停止的时间在0.1秒左右,那么不同的打击重量所产生的打击速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以一拳打出300公斤的有打击力的拳手来计算,10公斤臂膀重量*X(每秒速度)/0.1秒=300公斤,这个拳手出拳速度的每秒3米左右,通常人的大脑的反应速度约为0.6-0.7秒左右。
如果一个人在2米之外发起突然袭击,速度快的人可以通过大脑的反应来达到化解的能力;但如果拳手在1米之内发起偷袭,通常人依靠大脑的反应速度是很难化解的,只能依靠神经的反应速度才能做到。
当然如果不偷袭,在双方都注意对方的情况下,1米的距离是不会难以躲避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可以通过对方的眼神、身体动作、肌肉走向预先判断出对方的力量走向。太极拳要锻炼的主要是神经的反射速度,太极拳的高手,完全有能力应付对方随时随地的偷袭。
为什么能随时随地地应付别人的偷袭,要知道通常快的拳从接触身体到拳的停止时间为0.1秒左右,这当然是在对抗的情况下,也就像子弹打在钢板上(子弹打在钢板上停止的时间为0.001秒)。而神经反应的速度却可以达到0.1秒以下。
太极拳需要锻炼的目的
一是将不对抗练成自身的条件反射。
二是皮肤的感觉灵敏度。
三是将自己及对方的劲力圆弧化
所以,当偷袭者打到自身身上到实处的时间通过不对抗、皮肤灵敏度的相减,时间就会大大增加;再如果能练成劲力圆弧化,就像子弹打到半圆的一个边从另一个边旋转出去一样,不仅可以让偷袭者落空,还可能会让偷袭者手腕脱臼或跌出。
太极拳要紧的是要练三样东西
一,将不对抗练成自身的本能反应。
二,锻炼皮肤的感觉及灵敏度。
三,将自己及对方的劲力圆弧化。
而不对抗与人们对抗的本性是相违背的,很多太极拳练习者在第一条上就走不下去了,就走弯路了。要想不对抗,简单的办法就是大松大柔,不大松大柔是练不出真正的太极拳的。
太极拳技击讲究内外合力,拳势动作符合合力的原理
练习太极拳者,总以静待动,并不抢先出手,即使出手在先,也只是引人出手,以便在接触中凭感觉去探知对方的虚实,然后乘机而作;如无机可乘,便立即变换手法,宁可一变再变、只化不打,绝不冒昧进击,以图一逞。
当然,功夫较深者,也能一交手就击中对方弱点而使对方跌出,但在原则上,总是以利用合力,牵动对方重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