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论如何正确理解脱规矩而合规矩

古人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练好太极拳首先要了解太极拳的规矩,太极拳有哪些规矩呢?我们先参考一下太极拳教程,在太极拳教学中对规矩的解释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深入了解一下吧!

脱规矩而合规矩

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在规矩之中,太极拳一直遵循着阴阳相对立、互生的原则,下面我们具体学习一下。

如果我们把“明规矩而守规矩”作为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塑形”的话,那么“脱规矩而合规矩”就是“创意”。

这里所说的“创意”有三层意思

其一,我国流行的各式太极拳是按照有关要求和法则创编的,符合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及内涵要求。可以说创编太极拳是一种“创意”。

太极拳集合了武术及健身一体的运动,练好太极拳首先要懂得养的道理。

其二,要结合个人特点创造性地运用练武之术、用武之术,即发挥个人特长,灵活运用,体现个性。

其三,表现出太极拳的“神似”。“脱”是超脱的意思,是独创性即个性的表现;而“合”则具“含有”之意。

独创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度、规则,因此“脱”和“合”是相辅相成的。太极拳中的“明规矩而守规矩”是求“形似”,“脱规矩而合规矩”是求“神似”。

练习中,我们要集中精神,将生活中的烦恼搁置一边,打完一套拳时会感觉到全身放松。

“神似”追求是一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韵味,表现的是一种“随心所欲(意念)不愈矩”的神韵境界。 从规矩到方圆 杨氏拳谱曾述:“太极者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地。

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圆之出入,方之进退,随方就圆之往来,方为开展,圆为紧凑,方圆规矩之至,孰能出此以外哉。”规矩与方圆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因果关系,规矩是条件,方圆是结果。

没有前者就不可能产生后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论学习书法有这么一句话:“夫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正因为他学书作字遵守了正确的法则,在潜心研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创行书先河,从而被世人尊为“书圣”。

习拳也是这样。纵观古今,我们还未发现不遵循规矩而能在武术界成大器流芳百世的“名家”。

方和圆是两个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在太极拳中以刚和柔、直和曲、急和缓作为表现形式、方圆相兼,出于自然,才能表现出太极拳舒缓柔和、紧而不僵松而不懈、刚柔相济的韵味来。泯规矩于方圆,穷变态于拳端,合情调于理中,自能生妙。

由慢转快的两个标准

一是动作沉着。

二是能表现出劲别,这是指导我们正确地掌握由慢转快的时间和条件。

在上述原则的约束下,松静慢练不要快,也不能快。

在逐渐明白到,只有在静、松、慢的情况下,才能找到和悟到柔的绵长和裹铁的韧性。

随着身体松柔程度的增强,以及劲力的蓄发相变,对松活弹抖的刚劲,会有从量到质的感觉,此时在练习中,有时丹田发热、发沉,足跟发重,两腿有力,手指温热出汗很绵软,意念一到,马上有发麻发胀的感觉。

正如厨师“揉面”过程,慢慢地揉,越揉越有筋,越有韧性。我想这和练习太极拳一样,慢慢地练、慢慢地悟,越练身体越松沉,越悟内气越充盈。

练太极拳须知三节规矩

拳论曰:“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拳论用反意阐述了明白三节的重要性。

只有明白了解“三节”的内涵、作用与要求,以及“三节”的相互关系,才算初步明白三节,进而才能节节贯穿,太极功夫才能倍增。

然“三节”并非太极拳所独有,其他武术也讲究“三节”,正所谓“天下武术本一家”便是这个道理。

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切分为三段的表述。可名为上、中、下,或称之为梢中根三节。

若以人为一个整体,则三节分法为:头部为上节;胸腹部为中节;腿部为下节。

局部三节分为: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臂言之,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

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以腿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依此类推,从头到足,各有三节。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