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论如何练好陈氏太极拳内气
练拳者对内气的修炼都非常的重视,练好内气对提高太极拳的境界有很大的帮助。内气的修炼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内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却能对全身的血液循环都有好处,太极拳教程中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跟着太极拳好好学习一下吧!
陈氏太极拳内气修养
初步练出内气的时候,会有蚁行的感觉,在上肢内侧,意注某指,某指是指有意气贯注,有酸沉麻涨热或是电击的感觉。
双掌即从掌心有外突之感,内气有烁热之意。全身上下一起合住劲,内气即回收束敛,气沉丹田。
意气相投,如瓶中球内,如水如气,稍动即溢,呼之欲出。又如波涛拍岸,轻触礁石,惊涛上冲,浪花飞旋一圈。意念导向,通达四肢,已见有甩鞭摇旗之势。
刚开始练习太极拳的时候,首先学的是放松,所谓放松,可能只会理解为不用劲。
请问,不用劲你能抬起手来吗?那就是,你所用的劲,能抬起手来就够了,不要再用多余的劲。也就是,移物能用四两,就不用四两一钱。
半年招熟,也就是开始引动内气的时间。你以腰为轴,周身关节依次排开,节节贯串,慢慢直到手指。比如以拦扎衣为例,右手走上弧线向右展开,你感到已运到手指,运到尽头了,松右肩,沉右肘,坐右腕,右手手腕下塌外辗。
能不能感觉到,右手小指外侧,一种气血冲足的感觉?手心向内轻轻旋转,这种感觉是不是能依次运行到无名指,中指,等等。
右手向右运行的同时,左手走下弧线对称拉开,运行到身体左侧,扎在腰间,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
虚虚拢住,不可犯硬,犯硬运转不灵。右手向右展开,眼随手运,运到尽头,面向前方。松开左胯,调正身体,气沉丹田。气沉丹田,以沉到脚底为妙。
这时你以心行气,意念贯彻到脚底;重心偏右,右脚大母脚指扣一下地,令涌泉穴空虚,此即实中有虚。借地下反弹之力,接下势。手上运足,脚下沉透,这叫一气贯串。或一气贯通。此时用于场上交手,佐以机巧,已见奇妙而暗自感叹。
然而毕竟僵硬有余而灵巧不足,称作散手虽能克敌制胜,而顶抗匾丢等随之出现。有时虽然勉强放出对方,而自己也因太过重心不稳,后劲不接,,且多是蛮力,不是太极拳修练来的纯刚的功力。一句话说到底,功力不深,内劲不足。
大约一到三年,你已能将意气沉到腰间。随之你太极拳运行有了规律,或者说劲已走顺了,可以感觉到随着抬脚落步,两腰之间在上下抽换,腹内有一团和气,在动荡,在悠游。
这时,你可以感到轻轻抬起的胳膊,沉甸甸似灌注水银,但外观却轻灵饱满。如果推手,对方感觉直如泰山压顶,摇摇欲坠。
因人而异也许要5,6年时间,已沉到脚底了,按玄虚的话说天的贯通了,你能把内气转动起来了。这叫转丹田,或丹田内转,或丹田潜转。
内气的实质
首先弄懂内气是什么,才能揭开这自古以来太极拳一直把内气奉为至宝的原因。谈到内气就要说到经络了,按照中医的理论,内气主要是在经络中运行的。
那么经络又是什么呢?经络本身既非神经,亦非血管,它具有“低阻抗”、“高振动音”和“隐性感传”三种生物物理特性,其相应的物质基础是“表皮角质层相对较薄”,“菱形结缔组织束较多”,“神经束与神经末梢数量较多”,“肥大细胞也较多”。于是认为:经络是人体的具有立体结构的相对独立的调控系统。
有关经络系统的形成机制,人们从细胞的特性中发现经络系统的形成与细胞有关。在1939年就有人测出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为:lOmv—lOOmv,可兴奋的细胞(神经与肌肉)膜两侧的电位差为60mv—lOOmv,相当于107v/m的强电场,如此大的场足以使很多无机材料击穿。
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的运输(如离子等跨膜运输)、能量转换(呼吸链中的电子转移传递)和信息传递(动作电位,钙位)等等都是电子转移和离子电流,还有心电、脑电和肌电等生物电在人体中的变化,又会产生磁场,所以在人体中存在着各种电场,磁场和生物电,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形成了人体的一种场。“场”原本是物理学的范畴。
现代物理学把物质的形成归结为两种,即实物与场。可以说每一种实物都同时存在着它的场,两者是共存的。
人体的场因与人体状态,包括人的意识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不能将它归简单的物理场,而称之为人体生物场。而它们的各种活动的驻波叠加的峰就形成了经络系统。
因此经络系统是在生物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经络系统也可以被看作是有特定方向的人体生物场。它的小生物场即是细胞的电场。
从以上的经络系统的形成和经络的生物物理特性和其物质基础中可以看出,内气的实质是人体的生物场,这种生物场可以调整人体的能量和信息变化。
因此内气是存在于每个细胞中的,它的主要运行方向是经络的运行力向,是一种场的能量。从经络的物质基础中可以看出它的神经数量较多,所以内气的运行是可以从神经上反映出来的。
反过来人也可以通过对神经的调整而对内气产生作用。而能够对神经进行调整的就是人的意识。也就是说人体可以通过意识调整经络中的神经状态来控制内气的运行而对肌肉进行控制。
人体的整体肌肉的统一作用要达到完美的协调和变化是不容易的,而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了,通过对内气的控制,就可以解决控制人体肌肉力量的协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