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通过太极拳感悟为人处事方法

太极拳的本质虽然是武术,但是对现代人具有教育意义。太极拳技击和推手的规律无不体现了为人处世之道,太极拳的特点是中正安舒,太极拳教程中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练习太极拳感悟为人处事之道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人们在练习过程中感悟太极拳的奇妙变化,通过练习太极拳会让你增长智慧。

练拳如做人,立身要中正,方,就是拳的基本功,拳的主体,拳的根本,拳的基础,要厚重,要坚固,要结实。功夫是实实在在练出来的,来不得半点偷懒耍滑,投机取巧。

功夫是正大光明的实力,而不是阴毒损坏的伎俩。具体到孙氏拳中,就是要通过站桩和盘架,把具有柔性结点的弹拱结构锤炼得端庄扎实,形成八面支撑的刚骨,这是武功的物质基础。

运用内劲的协调和调动把所有的太极拳基本功综合起来,这就是以方位体的作用。

至于怎样把发放出去的劲力用到对方身上,则是圆要解决的问题,以圆为用就是用时要讲圆。所谓“得机得势”,就不能只顾自己,首先要看对手,因敌而动,因势而进,根据对方来调整自己,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不能瞎出手。

形意拳虽然讲“直打直进无遮拦”,但决不是蛮干硬撞。钻、裹、翻,是手臂的小圆动作,起钻落翻,是身体的大圆动作。

从广义来讲圆就是走弧线,弧度可大可小,但都不是直线,包括崩拳在内,都不是笔直的路线,有没有这个弧度是不一样的,没有弧度走的是一维空间的冲击力。

练习太极拳要围绕着一个圆,圆是太极拳的核心,太极的每个动作姿势都是在一个圆内摆放完成的。

有弧度则是二维空间的波动力,形意拳走立圆就是打这个波动力,以劈拳的起钻落翻为明显,有代表性。横拳能够直打出横力,靠的也是里裹外翻的旋转力。

简而言之,体方是知己的功夫,用圆是知彼的功夫。体不方则无根,用不圆则无果。学者切不可只于方圆的几何形状来解读此话。

太极拳慢练的意义

1、太极拳的慢练是一个规范动作、养气筑基、体悟松静的过程

慢练达到一定程度即产生内力,即可由慢渐快,发力技击。正如杨澄甫大师太极拳“十要”之“动中求静”指出:“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喷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始可得其意焉。可见,慢练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个要领。

2、慢练是一个规范动作的过程

传统太极拳有一种练法叫定式,就是将整个太极拳细分为多个标准动作,而每个标准动作要进行六次呼吸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

据吴图南大师讲授的《太极拳概述》中介绍:“比如揽雀尾分六个动作,按每个动作去练定式。定着不动要定六个呼吸,然后再换势。揽雀尾要用三十六个呼吸,差不多两分钟才能定完。

正常人每分钟要十八个呼吸,以此类推,全套拳有二百六十八个动作。”所以那时定得他筋疲力尽,汗流浃背,但身体却日渐强壮起来。

由此可见,太极拳注重慢练,有助于规范我们的基本动作要领,正所谓慢工出细活。

抛开其他说拳架,每个动作六次呼吸可见习练之慢,但恰恰是这个慢,太极拳的动作根深蒂固地印入脑际,这些招式也是行拳的标准动作,一旦将这些招式贯穿起来,行拳动作舒展而自然到位,规范标准也是水到渠成。

3、太极拳的慢练也是养气筑基过程

即使经过定式练习,在套路练习中也要缓慢进行,由于动作变换的速度缓慢,人体重量顺序地停留在两腿上的时间就会加长,令腿部的承重量增加。

长期进行这样的慢速练习,很自然的就能更有效地促进腿部力量的增强,进而促进习练者体力的增强,然后逐浙锻炼出刚疾的劲力,这也是培养太极拳劲力的方法。

众所周知,太极拳功法练习有桩劲功的练习,这种练习是在慢到静止状态时,去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

同时,桩功也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通过站桩,使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

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而这一切都是靠长时间慢练而逐渐实现的。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