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资料

太极拳论 浅谈太极拳发劲的四大妙招

只有认认真真经过由内及外圆转、纯熟的螺旋缠丝技法的练习环节,练好松柔缠绵的缠绕劲,并用大约一到三年的时间,把身体的重要筋骨、肌腱、关节画开、画圆、画活,从而达到肢体自如的收蓄展放之目的。

2.要明节节贯穿之理

人体全身有根节、中节、梢节“三节”之分。即臂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三节”之中又各有“三节”。

臂之“三节”,即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身之“三节”,即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腹为根节;腿之三节,即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练拳者要练好全身“九节”劲,首先要节节贯穿。

协调连贯。力发于根,蹬于腿,主于腰,行于脊背,以及传于肩,通于背,达于手,这样劲力才能顺达。习拳者还要练好腰的引带作用。

拳谚说得好:“掌、腕、肘、肩、背、腰、胯、膝、脚,周身九节劲,节节不离腰”发劲时,一定要做到根节起、中节催、梢节发,使展放的劲力充分达到肢体的远端。

通过这样久而久之的练习,就能达到节节贯通,周身一家,一动俱动,蓄发得势,收放自如。

3.要明用意不用力之理

“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要领,是太极拳运动的运行法则。只有运用这个方法,经过长期的柔化和修练,才能使全身的筋、皮、肉、骨、肌腱、韧带,尽可能地得到放松、松开、伸拔、拉长和舒展。

由于抻筋拔骨而使内气通于经络,充于肌肤,骨节张开而使内气敛于骨髓。这样意到气到,通过腰脊的螺旋运动和腰腹的运化,贯穿于卜下肢的螺旋缠绕。其技法“由柔而韧,由单而整,由熟而精,进而达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缠丝的功夫功。

太极拳发劲要领

一、不可用惯性发劲

在太极拳锻炼中,任何发劲的动作,都不要采用惯性打出,一定要脚踏实地、转腰发劲。

比如要打一个“通背捶”发劲动作,架势是左弓步,右脚后蹬,左掌上托,右拳向前打出。要先出左脚,脚的跟部着地,快速向左转腰,带动左掌上翻,右拳前打,使动作沉着有力、稳重。练习时,要注意重心的下沉,以保持自己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如果左脚、左掌、右拳同时出去,这种惯性打法会使重心不稳、漂浮无力、动作不稳,会产生跳跃现象,不符合太极拳规格。

不论扇通臂、野马分鬃、双叉掌、进步双捶、搬拦捶等等,凡是发劲快打的动作,均不采用上下肢和腰同时出去的打法,要先出前脚着地支撑后,再抖腰带动上肢发劲,这样打出去的劲干脆利落、定势沉稳。

二、发劲要动短劲长

每个发劲动作,在发出之前不可拉长运行线路,要以腰带手、腰为主宰。腰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身体力量的源泉。

腰的旋转不超过45°,掌(拳)后拉不过隙,后腿不做下蹲姿势,腰劲突然抖出,裆劲变换,全线出发。如此发出的劲,可谓动短劲长、气足力猛。

发劲的原则是:其根在脚、发于腿,腰为主宰,形于手,要注重力从脊发,不致成为浮在上面的手臂劲。

震脚后脚提起不宜过高,离地面要近,脚下震时出声要脆,上身不可出现一拔一蹲的形状,也不要把下震一边的肩膀偏低,这主要靠下震脚的腿弯曲度来调节上身的平衡。震脚要轻灵活泼,不犯笨重。

结语:看了上文的讲解,您学会了发劲的技巧吗?练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练太极拳要培养太极精神,即持之以恒的态度,切不可急于求成,练好太极拳对你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