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资料

太极拳的本质 浅谈太极拳入手于心成就于身

太极拳的本质是门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具有养生功效,也有健身的作用。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没有人群限制。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太极拳入手于心成就于身的含义。下面随着太极拳资料了解一下吧!

如何理解太极入手于心和成就于身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每个阶段学习中,都会有不同的要领,掌握太极拳的精神要领,提高太极拳技击能力。

太极者,借力而生,在众人眼中一直都是武侠小说里的绝世武功,会者皆仙风道骨。当年一提到太极,就不禁让人想到张三丰,而现在的话可能想到多的是公园里众人学习太极时轻柔健体的姿态。

李老师说太极拳对人的改变,可以概括为“入手于心,成就于身”。太极拳是内家拳,即它注重的是内在修炼,古人讲:“养生莫善于养心”,太极拳将思想、精神和心理状态的调整作为修炼的基础,非常强调心的修炼。

修炼太极拳贵在领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还能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太极拳对人类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太极拳之心的修炼,不是无端的苦思冥想

太极拳之心的修炼,不是无端的苦思冥想,其方法是“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即采用“象思维”的方法来进行。简单地说,就是借助“象”来达到一种诗意盎然的境界,从而中止逻辑思维,排除杂念,达到“身心合一”的养生效果。

mansion88 app 说:“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外或之间,更有一个‘形而中’者,它谓之象!”“象”是临时借用的,是沟通形下和形上、沟通身心的桥梁,是从“人心”向“道心”转化的媒介。

我们追求高境界是无形无象,所谓“大象无形”。然而,这种心的修炼,并非单纯的修心,而是落实于身体动作的操作过程之中的。通过这种以“心为主宰”的修炼方式,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的效果是易筋、易骨,即筋长、骨坚。

太极拳运动要求以腰为轴

太极拳运动要求以腰为轴,用意念带动四肢,保持身体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这样才能拉伸筋骨肉。

“筋长一寸,力涨千斤;筋长一寸,延寿十年。”筋要练得不仅要长,而且要粗,有韧性,柔弱无骨一般。同时改善骨质、增加骨的密度和硬度。中医讲,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强劲就说明肝肾功能强,那么人体生命力就强,身体自然健康。

所以太极拳对人的改变,是“硬件”(即身)与“软件”(即心)相耦合的过程,也就是说既修身养性,又强身健体。

李老师说太极拳是内家拳,主张内炼内养、以内导外。举个例子说,五脏六腑属于内,筋骨属于内,而肌肉属于外,相对来说,太极拳更注重脏腑功能和筋骨质量的训练,而并没有刻意去训练肌肉。

按中医的说法,内是本,外是表。如果五脏六腑的功能强盛,筋长骨坚,那么就能股本培元,气血旺盛,人的生命力就强大,肌肉也自然会有弹性、有力量。

就跟汽车一样,其内脏(发动机)是决定车的好坏的关键因素,发动机不好,外形再漂亮,那也谈不上是好车。人也一样,不可本末倒置。年轻人适当训练肌肉,有利于健美和健康,不提倡过度训练,因为过度训练,容易对心脏造成伤害,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太极拳是遵循道家哲学的拳术,又称“哲拳”,处处体现了道家“反者道之动”的思想,也就是“反向相求”,比如欲求刚先从柔入手,积柔成刚;欲求快先从慢入手,以慢导快;欲求动如脱兔,先从静如山岳入手,同样,欲求力大而懂劲,先从不用力入手。

这样,我们找到了“又柔又慢”“不用力”的逻辑起点。这是符合阴阳理论的,阴极而阳,阳极而阴,所以才有“极松柔”,然后“极坚刚”。

松、静、柔、匀、缓是训练手段的特点,为的是追求其相对应的另一个极点紧、动、刚、变、疾,这样才能在实战中能松能紧、能静能动、能柔能刚、能匀能变、能缓能疾,所谓阴阳相济也。这些阴阳要素变换自如、得心应手了,即可实现在实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以柔克刚,以慢打快的太极在实战中还是很有作用的。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一、头正项竖,顶劲虚悬

头为六阳之首,一身为主,头正则身躯自然中正端凝;项竖则脑后二大筋自然竖直,脑后二大筋间乃佐中气上下流通之路;顶劲虚领则全身精神自然领起,中气贯注神贯顶。虚悬者,虚虚领起,如悬,挂在空中一样,不可顶过,过则根浮,但领不起则倒塌。

二、胸空腹实气沉丹田

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虚则胸空,胸空则胸气下降。左右两肋下沉,腹部自然充实,气下沉于丹田,则上虚下实,上体松活圆转,下体固若磐石,而又平心静气,使浊气自然下降至足底,清气自然上升至顶心,清升浊降,阴阳分清。

太极拳是一项完美的养生运动,修炼太极拳可以增强抵抗力,也会让你保持身心愉悦。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