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抖劲教学

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太极拳教学,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太极拳教学是陈氏太极拳抖劲的演示,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较为传统的一套流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下面就跟着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的抖劲练习,要求在内外兼练、增加身体的抗击力之后才练习抖劲,先练能化也能受击,然后再练习抖发。练拳和推手时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主要是练任脉、督脉。

“塌腰落胯,气向下沉,劲往前发”,主要是练带脉、冲脉,内劲充沛,气势腾挪,皆由此练出,功愈深而技愈精。内外兼练,才能既增强身体的抗击力,又加强了打击的爆发力。

练习发劲,先注意动作的柔顺、协调和正确,然后研究爆发力的集中、快速和强大。这是练劲先练顺、练巧先练劲的锻炼程序。单练时,为了增强抖劲的旋转性、刻人性,发劲时须风声呼呼,气势雄壮,才能练出功夫。否则, “拳无功,一场空”。

前辈太极拳家散打发劲时,目光如电,变脸变色,冷笑险嬉,哼哈作声,气势逼人。虎威比猛,鹰扬比捷。其技术特点为:以柔克刚,应用黏随,出奇制胜,应用抖截。亦有以刚克刚者,则运劲似百炼之钢,无坚不摧。其手法:碰啄劈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户,按脉截脉。其运劲有:黏随抖截,犯者立仆。

其跌法有:手当足用,足当手用,一动即进,插裆管脚,拧腰变脸,横直披砍,应手而跌。其拿法有:粘连黏随,乘势借力,变化轻柔,随人之动而制之,使人心服。

陈氏太极拳五弓合一的练法

陈式太极拳主张全身整体劲内外统一性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五弓合一”的。现试述如下:

“一身备五弓”是比喻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 “五弓合一”即为全身的整体劲,触之则旋转灵活,能蓄能发,滔滔不绝。

身弓,以腰为弓把,脐后腰脊命门穴始终用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原动力,两腰肾旋转抽换,带动胸背部肌肉弧形松沉,变换虚实。

合、虚、吸气、蓄势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内气上行聚于胃部,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命门穴先有微往后撑松沉之意,在提顶(百会穴虚领顶劲)、吊裆(会穴托起丹田), “上下一条线”的身法中正状态下,使重心稳定下降。在推手运化时能做到螺旋式引进而又“让中不让”(不失我之立身中正)的作用。开、实、呼气、发劲时,小腹外凸,膈肌下降,胃部内气下行丹,胃部和胸廓自然平复。落胯塌腰,腿劲下沉,而内劲往前透发。带脉(腰部周围一圈)膨胀,冲脉气旺,命门穴继有微往后撑之意。

哑门(颈椎第一节)和尾骨为弓梢,上下对称,调节动度,加强其蓄而后发之势。身弓备,则腰部柔韧、中定而下沉,上于“哑门”虚竖,大椎鼓起(即“拔背”“气贴背”的作用),下于尾骨前送,起到舵的作用而内劲有上翻之意。

手弓,以肘为弓把,用意注于肘节,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手腕和颈下锁骨为弓梢,弓梢必须固定,前后对称;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掌根微微着力而下沉,腕节柔而不软,称作“坐腕”);锁骨用意来固定,不使摇摆,锁骨管着两手的动向,锁骨的固定是两手有定向的前提。手弓备,则听、拿、化、发,处处能整而不乱。

足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弓腿时,前腿胯根松沉而前送,膝关节有力而微前挺(不可超出足尖),后腿膝关节有力而微前送,而胯根则松沉而又后撑。后坐时,臀部与足跟齐为度。前进后退,臀部之劲要贯到足跟,两足根(足趾、足掌、足跟)下沉,利用地面反作用力,使能劲往上翻,腰腿之劲自然相顺相随。 “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相反相成,对拉匀称”。使能做到劲起脚跟,注于腰问,通于脊背,形于手指。

五弓合为一弓,以身弓为主,手弓、足弓为辅,并以腰为轴,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相随。

每站一势,须检查五弓是否俱备,五弓是否合一,是否形成既能“八面支撑”,又能“八面转换”的蓄势。 “八面支撑”是稳固厚重,“八面转换”是旋动灵活。

太极拳全身的总虚实在于腰肾的转换,腰肾转换的枢纽在于腰脊命门穴。腰脊一转而周身全动,缠绕运转,顺遂无滞。内外合一而主从不乱,上下相随而贯串协调。腰脊命门穴是“身弓”中的关键。

推手时一搭手即五弓俱备,源动于腰脊,缠绕运转,劲贯四梢,呼吸行气,周身劲整。才能“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弧形走化,直线发劲,动之至微,发之至骤,蓄发相变,滔滔不绝。所谓“全身都是拳”“全身处处是太极”“但依着何处,便从何处击之”。

五弓合一是全身内外整体劲练法的一种具体规定,练拳和推手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练拳即为推手,推手仍是练拳。一站势为静,静中触动,一变势为动,虽动犹静。处处时时能“五弓合一”,是做到“劲以曲蓄而有余”的必要条件。

今以五弓合一歌诀概括其窍要

身是弓身劲似箭,踢打拿跌不斗力,

内外相合管中线,一身五弓备蓄发,

黏随引进走螺旋,离弦莫叫与穴偏。

上下左右中气先,敷盖对吞细钻研。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