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教程 男人做此动作让你身强威猛

懂得以上劲法的变化,才能懂得武派太极拳的顺、逆、变、空、玄的原理。武禹襄拳论讲“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根据先哲拳论的指导纲要,武派太极拳练功讲究“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化则发”的一套练功方法。

但是这些精奥的变化必须在名师的指导下,坚持数年习练才能掌握住这些精致的技巧,决不是短期可就也。也只有掌握好这些精奥之处,无论从“听引化拿发”五字要诀的应用以及长击短打,攻防进退,纵横开合,进有精巧之法,退有进机之变。

在与对方接手的瞬息万变中,才能得机得势,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都离不开“走圆”的虚实变化的科学性。先哲王宗岳拳论所讲“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这些精辟理论,在武派太极拳推手和散手应用上起着因势利导的作用。

武派太极拳拳势中“圆”有以下几种:整圆、半圆、顺圆、逆圆、直圆、斜圆、竖圆、横圆等,在习练当中,前进后退,起承开合,折叠旋转,节节贯穿,无不走圆。形圆在折叠,劲圆在内换,劲气合一,方圆相生,承于内而形于外。

周身一家都离不开圆的虚实变化。圆有大小,以小为上,有圆意而无圆形为佳。意在招外,招在意中,进退内含大小三角步,圆有明暗,引化结合,圈圈有变。要想化得灵,必须深懂太极拳走圆的功夫。

如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创造性地提出“动左先动右,是指不是指,就地生神”的程式动作,这些和武派太极拳圆的虚实变化同出一理。武派太极拳拳风爽帅,组织缜密,法度严谨,用法精致,外则柔和渊懿,内则坚劲雄直,含阳刚于阴柔之中,寓雄奇于淡远之内,古朴典雅,端庄洒脱,形成了独特的太极变化,别具神韵。

如何练太极拳基本的松圆

习练者严格遵循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通过千万次的套路演练,从而逐渐悟出陈式太极拳的棚、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的八门五步十三势之道。这些都建立在松、圆基础上,没有松、圆,都无从谈起。

松,是要求陈式太极拳习练者要由内到外放松

内,是指习练者的脑中枢神经系统,也称为意念、心理等。外,是指习练者身体的骨骼、肌肉、皮肤等。

圆,是由内至外的圆,是在松的基础上的圆。内圆,是指习练者以意导气、以气催形,通过一呼一吸引导内气,完成从涌泉穴、命门穴、百会穴、丹田、会阴穴再回到涌泉穴的大、小周天的循环过程。

外圆,是指习练者以内气催外形,使身体的九大关节(踝、膝、髋、腰、颈、肩、肘、腕和指)旋转,形体进行螺旋升降,分别划出圆形或弧形来完成陈式太极拳套路。因此说,陈式太极拳的松和圆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一对孪生姊妹。

首先,我们从陈式太极拳套路表演观赏功能的角度谈松、圆

陈式太极拳套路表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拳路中展示的立身中正、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快慢相间、高低起伏、舒展紧凑、收放自如、神形兼备等,均体现出一种阴阳和谐之美。

习练者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有松、圆做基础。因为只有由内到外的松,脑中枢神经支配肢体的灵敏度才会更高,身体各个部位拉长和伸展自如的能力才能增强,否则动作会显得僵硬、呆板。

在松的条件下只有圆,形体动作才会做到高低起伏、舒展大方,给人一种浑圆一体的视觉感。因此说,缺乏松、圆的陈式太极拳套路演练,达不到表演观赏应有的效果。

其次,我们从陈式太极拳强身健体功能的角度谈松、圆

实践证明,进行陈式太极拳松的练习,可以有效抑制人的脑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和一定程度地调动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从而达到调节人体微循环系统的目的。

因为,陈式太极拳练习要求习练者在遵循基本要领的同时,还要求思想入静,排除杂念,做到以意领气、以气催形,使意、气、形融贯一体。

陈式太极拳的演练过程就是对人的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调节过程。要达到这个效果,陈式太极拳习练者就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放松。

医学研究证明,人体的静脉血液回流心脏,正常情况下是靠心脏的功能来完成的。陈式太极拳圆的运动,可使人体关节旋转,有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因此,陈式太极拳习练者在追求陈式太极拳强身健体的同时,把握陈式太极拳圆的练习与松的练习同等重要。

第三,我们从陈式太极拳防身技击功能的角度谈松、圆

陈式太极拳毕竟是一门武术,涉及擒、拿、格、斗。我们的先辈早在陈式太极拳打手歌中就有这样精辟的总结: “棚、履、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