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教程 让你身强体壮生龙活虎的运动

再如上步七星两手在胸前的缠法:左手冲拳后两手交叉,此时周身放松,意念领着丹田按前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反映在身体的外形上也是胸腰折叠,缠手的路径也是前后立转,立转一圈后发力(也可以不发力)至掌的外缘及掌跟。<<<做这两套运动是中老年救命良药

意念导气上就是带动丹田立圆顺转一圈的同时,把内劲走到手掌的小鱼际及掌跟;呼吸上表现的就是呼-吸-呼。体现出太极拳的内走弧线外走螺旋,与呼吸配合,也体现出了意气力统一,等等。所有太极拳内劲走法皆如此。

另外,在练习太极炮锤时,同样也要遵循这种走内劲的方法。这时也许有的练习者会质疑,不是有许多太极大师在谈到打炮锤时说过“不要过多的考虑内气”,这句话吗?这里先说明一点,这句话跟打太极拳炮锤需要内力带动不是相悖的。

因为那些太极前辈早已指出,要练好太极炮锤首先要练好例如老架一路、太极拳精要十八式等这些基本拳,(这些缓慢的基本拳,练好是要下大功夫的,也就是说从这些基本拳中必须搞清走劲的方法,练好走劲,身法上达到周身相随。

松柔有度,并且呼吸与动作得相互配合好)基于这种前提,才有了“练炮锤不要过多的考虑内气”这样的说法,当功夫已达炉火纯青,练炮锤时内劲就会产生自然的“旋惯力”。对此,习练者要有正确的理解。

由此可见,想要走好太极拳的内劲,就要先明了太极拳走劲的方法、然后掌握内劲的走劲途径及规律,再加以细心揣摩,刻苦练习,终每一个练习者都会有所收获,“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太极拳内劲的特点有哪些

太极内劲的第一个特点是流动性

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的叫候,内功由“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突破,实现了太极拳功夫修炼的第次飞跃,在某一天的某一时间太极内劲豁然贯通。

内劲贯通后的第感觉是身体内部出现股新的力量,这股新的力量随着意念和动作在体内不停地涌动、流行,流到哪里哪呈都很舒畅,此时练功者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追求的内劲出现了。

此时练功者心情豁然开朗,有一种拨云见目的感觉。

从内劲贯通后的体验看,流动性是它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前人把内劲的这个特点描述为“浑灏流行”。

太极内劲的第二个特点是完整性

内劲初步贯通后,再继续努力修炼段时日后,就会感觉到内劲在不断增加、质量在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中间以丹田为核心、上至双管双手、下至两腿两足的一股整劲,一动俱动,一静俱静,节节贯穿。

发劲时,练功者能清楚地感觉到内劲“起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完整劲路,正如经典拳论所讲“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由此可见,完整性是太极内劲的重要特点。

太极内劲的第三个特点是轻沉兼备

内劲贯通后,练拳时能清晰地感觉到内劲以丹田为核心在全身的四肢百骸开合聚散,时轻时重,轻沉兼备。

肢体时而如充满氨气的气球飘然欲起,时而又如灌满水银的袋子分量极沉,真是“轻灵沉重兼而有之”。

太极拳界的前辈曾将内劲的这个特点描述为“轻如杨花,坚如金石”。

太极内劲的第四个特点是刚柔相济

不了解太极拳的人看到慢悠悠的太极拳,总认为练拳的人是柔软无力的,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事实上,“柔”是为了“刚”,“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内劲贯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觉到太极拳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

杨澄甫讲“臂膊如棉裹铁”,太极拳乃“绵里藏针之艺术”。武式太极拳开派宗师武禹襄则讲得更加到位,他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九曲珠”讲出了太极内劲“柔”的一面,“百炼钢”讲出了太极内劲“刚”的一面。而且,太极拳在推手、技击中的“柔化刚发”也清楚体现了太极内劲“刚柔相济”的特点。

太极内劲的第五个特点是渗透传导

练太极拳内劲贯通后,随着内劲质量的不断提高,会逐渐感觉到内劲具有明显的渗透和传导的特性。

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