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运动调节呼吸陶冶情操

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

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

太极拳的四大养生好处

1.腹式呼吸,扩大了肺扩量

所谓腹式呼吸多指逆式呼吸,即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内气前下后上循环一周,功家称之为一周天。

腹式呼吸并非功家所创,实乃所有动物先天之本能。一般动物都能活到自然寿命,即发育期的七倍.惟有人类只能活到发育期的三至四倍。人类之所以不能尽享天年,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即与后天呼吸方式的改变相关。

婴儿出生之前,在母体中生存为胎息,呱呱落地后即转为腹式呼吸,稍后从学步起便转人了以胸式呼吸为主的生存期。胸式呼吸大大限制了人的肺扩量,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人体机能的强健度。

科学实验表明,肺扩量的太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的体质强弱的标志。

所以说,无论气功健身还是武术健身,无不重在改变呼吸方式、加大肺扩量上下功夫。

真正做到了“意到气到,气到劲随”、“内外相合”,与神、意、气、劲、形相统一的,有序的完全拳势呼吸。

呼吸要以鼻吸气,以鼻呼气或口鼻同时呼气,不可用口吸气;呼吸要深、长、均、细、缓;呼与吸交换时,有个似停非停,似感弧形的短暂过渡。此时,呼或吸要柔缓、轻细、圆滑地自然换接。

呼吸的基本形式是“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呼吸的基本规律是: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胸腔舒张时吸气,胸腔收缩时呼气;随劲力蓄收时吸气,随劲力发放时呼气。

在发明劲时,一般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先借气蓄力,再以气催力。即结合肢体动作,吸气聚力于丹田;发力时,借助呼气催促,将内蓄的气感、劲力爆发出去。

本阶段,以拳势呼吸为主,自然呼吸为辅(起调节作用)。太极拳不是按呼吸规律编排的,呼吸与套路结构不可能处处相配合。练拳时,绝不能因动作而限制呼吸。应铭记“气以直养而无害”。

2.气达四梢,强化了血液循环功能

人体外而四肢八节、筋骨皮、内而五脏六腑、精气神,须臾不离血液的滋补润泽。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

同呼吸方式的后天变型一样,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也存有后天不足的问题。身体直立、双足行走,在人类发展史上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一革命一方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一方面也从此终止了周身运动。

放弃了对全身血管的锻炼;由此接踵而至的便是头高位运动缺氧缺血以及由气血不足带来的心血管、脑血管硬化、梗塞等一系列多发性老年病。直至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老年人依然还是多死于这方面的疾病。

其中包括所谓无疾而终的百岁老人,也大都足因血液循环功能减弱导致某些器官的萎缩和硬化而死的。可见血液循环不良是人类不能尽享天年的大敌。

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