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教程 练太极拳如何做到心知与身知

第十二动右手上托、左手下扣、左肘击。第十三动握拳(可蓄可发)。第十四动右膝上撞劲、左手下采、右冲拳(迎门肘一暗劲)。第十五动振脚、右拳砸、左手兜劲、整个式子至少含有四十多个劲点。

大家在找规律的同时更应该运用规律,真正做到用规律指挥动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我们讲的逢转必沉,两手顺逆变化时的下踏劲有没有体现出来,只要转关时都要沉一下,独立步时提膝必沉胯有没有做到,转腰必沉胯,逢捋必靠,左靠时身体右转,右靠时身体左转,蹬左脚时身体右转,蹬右脚时身体左转,重心转换时,重心左移时左膝找左脚尖,重心右移右移时右膝找右脚尖等等。

这些要领能否在练拳时做好呢?要从“心知”逐步达到“身知”,这是每位练拳者的努力方向和必经之路。掌握要领之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体现出太极拳拳理,把拳理打出来。从“心知”达到“身知”要经常请老师和拳友指正,逐步向“身知”前进。

有条件的可“在家里装面镜子,自己对着镜子练习,也可以用摄像机把自己的动作拍下来进行自我纠正,多与拳友们相互切磋,关键是有明师指点,否则不知错在哪里,无从纠正,很可能把错的当成对的。

再就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单式练习,纠正拳架,即是按照拳理的要求,按照老师示范动作的标准反复练习,直至从“心知”达到“身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劲和外形完美统一。

拳架的好坏,功夫的高低是衡量习拳者“身知”程度的好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望大家“心知”明理之后,多在“身知”上下功夫。尽快从“心知”走向“身知”,使自己的拳艺和实践功夫更上一层楼,达到神明阶段。不评指正。

太极拳心知和身知的关系

由于学拳人的资质、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理解的深浅、悟性有异,从学时间又长短不一,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其拳架的姿势、功夫的高低都不尽相同。

练太极拳有“心知”和“身知”阶段,“心知”不等於“身知”,“身知”是指拳理在演练者身体上的具体体现,通过拳架及形体语言将太极拳的拳理内涵全部表现出来。

“心知”和“身知”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心知”是“身知”的基础与前提,只有通过“心知”才能达到“身知”,“身知”是对“心知”具体化的检验与印证,但多数人都是“心知身不知”,要使 “心知”逐步变为“身知”,是每一位练太极拳人一辈子努力的方向与必走的途径。

“身知”的程度是其太极拳拳技水平的好评定标准。

学拳人的一般规律是学生先模仿老师的动作示范,听其讲解初浅的理论知识,以後自己再学习一些太极拳的理论,通过平日的勤学苦练逐步掌握练拳的要领,尽量以自己身体的肢体语言去体现已学的理论,努力将其表现出来。

太极拳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形,也要注重理论及内在的学习。

但大多数人都是以主观代替客观,都自以为是,以为已将拳理体现在拳架中了,究竟体现了多少,是部分体现还是全部体现,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已,无法了解自己,所以多数人都是长期停留“心知身不知阶段”,每天在重复著错误。

所以应当经常请老师或拳友指正,逐步向“身知”前进。有条件的人也可以用摄像机为自己拍摄演练的拳架,然後自我纠正,再与好友们相互切磋,但关键还是要有明师的指点,否则不知错在哪里,无从纠正,很可能还以错为对。

另一种好方法是对著镜子练习,自己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及时纠正,这也是练拳者从“心知”走向“身知”的途径之一。

结语:综上所述,您对太极拳的心知与身知是否了解了呢?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修炼太极拳贵在领悟,掌握太极拳的精神要领和运动规律。有助于提升太极境界,达到无极顶峰状态。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