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理论 太极拳“力由脊发”之说

太极拳的两大爆发力

第一步:脊柱和后腰力的产生

当丹田气产生后,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将丹田之气通过“小周天”将气提上来,再过肩,送到脊柱和后腰,让后背和后腰产生膨胀气,壮实后腰。

此劲出自丹田,一旦练出,终身不退。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让意念与身体相随,形神合一。为以后的功力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丹田是人体力量的集合地,身体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丹田,习武要学会气沉丹田和意守丹田,在行拳走架中,学会将气集中到丹田。

第二步:周身整体力的产生

周身整体力指的是什么呢?周身整体力要体现:“鸡腿”、“龙身”、“熊膀”、“豹头”、“鹰爪”、“雷声”的威猛。“鸡腿”是说通过练习太极拳,松胯而裆走后弧,产生强有力螺旋向下向上的腿功。

“龙身”是指腰部要有游龙舞腰摆尾之内力;“熊膀”意在练就结实的臂膀,就如鞭子把柄,通过正确练习太极拳使背部慢慢变地如同钢板一样坚实,斜方肌与背阔肌向两前侧拉伸,肩胛下沉横开,含胸拔背,背圆胸实,两肋鼓胀,气血充盈,贯注周身。

当周身之气膨胀和收缩时,便使内力有极大的弹性和暴发力;“豹头”要求拳练到头顶蓝天,脖如立柱,结实坚挺,劲力从脚下直贯头顶;“鹰爪”顾名思义,说明通过太极拳练习,气贯手指,手有鹰爪一样力度。

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练习者在练习中要保持周身一致,做到内外三合,运用丹田的力量,在必要时,充分的发挥。

“雷声”指在发力时发出的自然哼哈之声,如雷响,气贯山河。陈式太极拳犹为如此。特别指出的是,练习太极拳必须运用好呼吸,用好了就会下沉放松,产生极强的暴发力。但千万要注意不能憋气,也不能让气填胸,这样会产生气结伤身体的。

太极拳基本功练习

第一步、盘好拳架

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拳架是基本的功夫,我们一定要牢牢掌握当中的学习要领。

以传统太极拳而言,动作姿势应符合“二十要”,即:头要悬、颈要贴、眼要平、身要正、形要准、度要对、肩要沉、肘要坠、臂要弯、腋要虚、手要展、指要分、拳要空、勾要吊、胸要舒、背要顺、腰要塞、臀要敛、裆要圆、腿要曲。

这二十要包括了太极拳形体动作,从头到脚的基本要求,目的就死为了方便快捷的操作与实践。

所以“二十要”是杨式拳的基础要领,也是评判形体动作正确与否的硬标准,因此必须不折不扣地达到这“二十要”。

所以说,学好太极拳拳架的前提条件就需要我们掌握这“二十要”。

第二步、练好行拳

当拳架套路的形体动作基本学会,动作的姿势基本正确时,就应进一步练好行拳。所谓行拳,就是指操练套路。在这操练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拳架套路的单个动作连接好、转换好,使之形成一个和谐、流畅的整体。

这行拳的标准是十六个字,即:“松静、轻灵、柔和、圆活,沉稳、慢匀、协调、神合”。这十六个字是全面衡量拳艺水平的标准。

由于行拳是动态的,形体姿势变化较快,要娴熟地完全做好十六字,有一个渐进累积和层次递增升达的过程,需要绞长时间修炼,才能逐渐达到圆满。

十六字中的重点是行拳“松静”“柔和”,松静是基础,柔和是目标。

练拳时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脑松静、皮毛松展、肌肉松柔、骨节松开、筋腱松长、脏腑松舒、血脉松畅、经络松通 (简称“八松”),全身由表及里,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僵力,没有一处僵硬。

在无处不松的情况下,进行着绵缓(非激烈的)柔和(非刚猛的)的形体运动。

所以说,我们学习时需要注重“松静”和“柔和”的基本要领,这也是我们学好太极拳的关键。

能柔和方能有“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和“以柔克刚”的技击特征,方能显现太极拳轻盈柔美的风格,故应重点修炼。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锻练,它会促进人体“气路”和“血路”的通畅,加速气血循环,通常称之为“活气活血”。这种“两路”畅通、气血两活的状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是养生的需要。

结语:综上所述,您对太极拳是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很多人肤浅的将太极拳认为不用力、慢练的拳术,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指的是不用蛮力,在练习中慢而不能有僵滞,这才是真正的拳术。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