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 武术面临的危机和功法练习
武术里面无论是招式,还是其中的内功心法,都是非常值得人们去学习的,这一点不可否认,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都会应用到一些武术精髓的原因之一了,,它的效果的确是非常强大的。
在动中,招式的变化,没有心意的冷静,便没有高度的杀伤力;没有气劲的运用,只有手足舞蹈,那就成了<样板武术>或是<舞术>、花拳绣腿,不值识者一笑。在定静中,求气机之焙炼发动,仍须在心思清静的前提下,使其身体健全,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看时下为赚钱求名之辈,动辄提倡某某<气功>速成,从数月、数日,到立刻即有感应,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人,不管是出自无知或争利,实为中国武术的罪人。
真正的中国武术,求静的工夫乃是孟子所说<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意思,和<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道理一致。而不论是养心、炼气,中国五千年来圣贤心传,所传的就是这个。谈道统,论正统,舍此其谁?这步工夫,加上拳法、义理的融合,不论是向<武>或<文>的方面发展,自然就形成一个人的气势、气概或气节了。比如,义理上,培养忠烈思想的,自然具有一种壮烈气势,如武圣关公即是;胸中正直不屈的,自有一股正气,如<正气歌>之文天祥;飘逸之气,如好剑术的诗仙李白;毫雄之气,如楚霸王项羽;忠义之气,如<还我河山>的岳武穆等。
这些历史上垂名后世的英雄秀士,虽不以武道的成就扬名于世,但实际上,他们的武功文采,却都是植根在武道的焙炼上,才得以气雄万人,雄距一世,在青史上留下不朽的榜样。然而,凡夫俗子不知道这步工夫的厉害和宝贵,所以一生终是懵懵无知,和草木同生死罢了。虽然,不必每一个习武者都有这些成就,但是,起码的大原则,大目标是不能错的。
尤其是身上负有责任的政府主管,社会团体的领导者,这些人主宰了一代风气的转变,在观念上更不能有所偏差。因为你提倡什么,社会大众缺乏辨识能力,多半就会跟着走,蔚成潮流;这不是很严重,很需要慎重思考的事吗?
中国的哲学思想,所强调<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可说是放诸四海皆准,颠扑不破的道理了。问题是为什么来修身呢?近三十几年来,提倡文化复兴,民俗技艺的人,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动用大笔经费。前者把孔孟的大道理搬来挪去,要人这样那样,要仁要义,要孝要悌,却叫人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循阶而达?好比稚童大呼要上天摘月亮一般,徒然空言罢了,无甚益处。
至于民俗技艺呢?则视其为文化遗产,在学校,社会大力扩展捏面人,踢毽子,魁垒戏,摔泥巴。我倒不是否定这些游戏的价值,只是说,中华文化就是这些雕虫小技,就未免大荒唐了!难道从前岳飞,关公是靠这些培养成功的吗?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而这些居然是政府文化部门推行的主要内容呢!!
诸君,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认为那是极高超的境界了。在武道修习中,这是有法可循,一点也不玄的。武术中,讲人为本。人之一身分为头部,身躯,腿足,为天地人三盘。上盘吸收天然空气,下盘择取地理灵气,中盘保存人初元气,是天地人一气贯通的。所以人生天地之间,一呼一吸,无时不与天地连;
一动一静,无时不与天地合。一个对武术有深刻体认及造诣深厚的人,明白人和天地万物相存的利害关系,就能够身受其利,而不受其害;能够吸收到天地万物的好处,而避免它的害处。所以说,中国武术有夺天地造化,参万物化育的工夫。古人所谓参天地,赞化物的理想,才不致沦为唱高调,而是确确实实可以循序渐进,一步步达成的。
中国所以主张<文武合一>,是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只有在这个根基上才能落实。综观历朝历代,专做文章理论,而不修心养气的,常常流于空言高论。这个现象,在今天还是存在着!因此,武道是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释家修养。一门高深的武术,必然具备有完整的修炼方法。
从站桩定式起,生理的调整、内心的修炼、血气的培养、力劲的运化、拳法器械的应用,乃至于兵法战略等等,才算得上通盘完全。虽然各门各派特色不同,然而其注重心意、气劲之锻炼;气势、境界之培养,应无二致。而且唯有理论和实践、默悟和修炼并重,这种武道的教育,才较有可能造就出一个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有节操的大丈夫。我们现在要复兴中华文化,要重健中华雄风,除了这个武道的教育外,恐怕是别无他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