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运动 武术

武当武术的起源是什么 武当武术的分类

道家要的是养生,而不是伤生,所以尽量避免和人争斗,自然又把技击视为“不急之末学”。

那么,如此说来,道家既然一味养生就是了,何必要创造发明出武功拳法来呢?

这就要谈到另一方面,那就是道家看事物从来都讲 辩证。

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没有矛盾和对立,这可称作先天的和无极。但事物从无到有,从先天到后来,从无极到有极,有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化过程。

当演化到后天有极时,便出现阴阳对立。以卦象表示,由两仪到四象,由四象到八卦,如此矛盾和对立一层层分化下去。依此理看待社会,即是:人处在社会群体当中应该以善为本,但因为矛盾对立之关系,社会群体中就有不以善为本的。

你不犯他,他却偏要犯你;你要保护善良人,他却要残害善良人……怎么办?为了“护道降魔”,你必须制服他。

不然,你还有什么资格算做修道、护道和阐道的人呢?

因此,武功拳法必定要学要练。而且要练出高本领。虽“百年不一用”,却“未可一日忘”。

然而,道家的武功拳法从来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才使用。

所以,它便产生了“后发制人”这个重德重礼的出发点和“贵化不贵抗”的斗争原则。

又因为它始终不忘养生之本,所以在战术上多讲求“虚心实腹”、“守柔处雌”、“崇下尚退”、“静以制动”。

《太极拳解》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

《太极拳论》又曰:“太极拳不自作主张,处处从人,彼之动作,必有一方向,则吾随其方向而去,不稍抵抗,故彼落空,或跌出,皆彼用力太过也。”

斗争中也皆是借力打人,即敌方用了多少“量”、“速”,还将这“量”、“速”还给对方。

故又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以技击为末学是由武当武术的养生宗旨和道德观念决定的。

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判断某人的武当拳功夫是否为正宗,还要加上道德标准的衡量。

不讲道德的人,即使功夫再高,只能算武当拳派之邪宗,不能称正宗。

以道德为门风

这里所说的门风,是指武当武术门派的传人一代一代要遵循的开派祖师的训诫。

当年张三丰究竟制定了哪些训诫尚不得而知。

但从道教的戒律和民间武当内家拳派传承的戒律来看,条款、内容虽各有不同,但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即作为一个武当武术的继承人,必须“克己复礼”,遵守公共道德。

可以看出,在张三丰之后的武当武术发展中,各个掌门人皆根据不同历史时代、环境等客观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训诫。

比如,道教门中就有多种训诫。

三戒

皈依戒(全身心向道);

皈神戒(信奉三十六部尊经);

皈命戒(听从玄教大法师,即生命的生存行为皆由导师指引)。

五戒

第一不得杀生;

第二不得吃荤喝酒(包括辛辣暴味的蔬菜也不能食用);

第三不得口是心非;

第四不得偷盗;

5/15页